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金泉 三甲
陈金泉 主任医师
中山市中医院 肛肠科

秘泻交替案

863人已读

欧某某,女,26岁。

初诊:201016

主诉:大便烂硬交替伴腹痛大便带粘液,肠呜漉漉有声10多年。病者平时常觉心翳头晕,加班熬夜侧心翳加重,全身怕冷不适,手足发凉,自觉双眼及双下肢浮肿,冬天睡觉时经常用需用热水袋温暖被窝方能入睡,曾因头晕昏倒诊断为低血压病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院住院3天好转出院。平时口干但喜热饮。自述心电图、生化肝肾功能检查无异常。

刻诊:面色淡白,口唇紫暗发黑,手足触之发凉。双眼睑轻度浮肿。舌红干燥,无苔。脉缓无力。Bp88/44mmHg

诊断:1、慢性结肠炎2、低血压病。

中医辨治:1、久泻(脾肾阳虚、阴阳失调)2便秘(津伤燥结)3、头晕(心阳不足,清阳不升)。

治则:温阳补肾,燮理阴阳。

方剂:炙甘草汤合附参汤、六味地黄汤合方加减

处方:党参20、熟附子5先煎、桂枝5云苓15、白芍10、山萸肉10、生地10、熟地15、麦冬10、丹参10、甘草10、阿胶15烊化。55天。渣复煎再服1次,日服2次。

二诊:2010111

主诉:服药至第三天后,心翳、头晕、怕冷症状明显减轻,双眼已无浮肿,全身已觉温暖,睡觉已不用热水袋温被。大便已正常,腹痛腹泻粘液症状及肠呜消失。唯觉较为口干,余无特殊不适。

刻诊舌红,精神好。舌面粗燥无苔,脉缓无力,口唇发紫暗减轻。药已显效。守上方生地加至30克以养阴润燥。55天。巩固疗效,随访8个月无复发。

按:按脾主运化,肾主温熙、患者久患泄泻,脾阳虚惫,久病及肾,肾火衰微,火不生土,故泄泻日久不愈。《灵枢•决气》日:“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人体之血由中焦脾胃化生,饮食精微,由脾输运,上归于肺,变化而赤,上奉于心,而变为血。心主血,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因患者脾胃吸收运失职,饮食精微虚损,心血不足。精血不能上供于脑髓则头昏不适,血不营于唇舌则舌淡唇黑,

。肾虚水泛故双目浮肿。阳虚内寒则全身怕冷不适,四末不温,手足发凉,阴阳互损,阳不布津则大便时结,舌燥口干。患者腹泻便秘交作,治疗难在固肠止泻则大便前逾结,润肠通便则腹泻更甚。治宜温阳补肾,燮理阴阳,固润双兼。方中取党参、附子、云苓、温补脾肾、健脾止泻为君,桂枝合参附、丹参温阳散寒通脉、白芍和营止痛为臣、山萸肉、生熟地、麦冬、阿胶补血润肠通便,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方共奏温阳补肾,燮理阴阳,健脾止泻、滋阴润肠、和营止痛之功,服药三天即心翳、头晕、怕冷症状显减,双眼浮肿消失,全身觉暖,大便正常,腹痛、腹泻、粘液症状及肠呜消失。效不更方,再服五剂原有诸症消失。随访8个月无复发。

陈金泉
陈金泉 主任医师
中山市中医院 肛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