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硬起音和软起音
嗓音受损后就诊,医生或嗓音训练师会嘱咐尽量少用硬起音,那什么是硬起音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咳嗽时的发音就是硬起音:先深吸气屏住,然后猛然喷出,即可听到短促响亮的声音。
我们在喊口令、演讲、争吵或其他希望引起听者注意的时候经常会用到这种发音方式。这种发声也称为声门爆破音,即声带先闭合而后气流冲开声门使声带振动发声。发音时整个气道就像扣动扳机的枪膛,声门下气压很强,气息冲击声门力量很大,反复如此便会损害声带。平时我们大声喊叫、情绪激动或争吵后出现声音嘶哑,或反复咳嗽,习惯性清嗓导致嗓音低沉粗糙,硬起音可能就是罪魁祸首。用动态喉镜检查发现,声带会有轻度充血和肿胀现象,长期应用硬起音,会引发声带小结、息肉、慢性喉炎,甚至产生声带瘢痕。
硬起音响亮清晰、短促有力,但容易损伤声带;就像汽车的运动档,加速快但损耗大,不宜常用。汽车有经济D档,发音也有“经济档”,叫软起音。
相对于硬起音,软起音是声门还未完全闭合时,气息已从声门流出,当声音发出时声门同时闭合。有时我们可在未发声前故意让气流先流通一下,然后接着气流声发出清晰的声音。比如自然地打呵欠,跟着呵欠发出声音;或者在第一个音节前加[h]或者[m]的气息音。体会到先有气流通过声门,再有声带闭合而振动发出声音的感觉。练到声带既不过于紧张,呼气也不过多,这时就达到“软起音”的目的了。软起音对保护声带,减少用嗓职业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声带已经受损又不得不发音的情况下,应用软起音既不耽误工作又有利于嗓音的恢复。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