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朱迪 三甲
朱迪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骨科

骨质疏松防治的十二大误区

1466人已读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本病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和社会的老龄化发展,其发生率常逐渐上升。骨质疏松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与高血脂、高血压处于同等危害性的世界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但是,由于一些片面的宣传及对骨质疏松症的一知半解,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出现了不少认识上的误区,致影响了防治的效果。为此,本文对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的误区做一叙述。

误区一: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特有现象,与年轻人无关

骨质疏松并非是老年人的“专利”,也同样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并且男女都可能患病。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每5名老年男性中就有1名骨质疏松症患者。因此男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是存在的,但发生年龄一般要比女性晚10-15年。

所以,50岁以上的女性,有半数会在有生之年发生一次与骨质疏松有关的骨折。因此,骨质疏松的预防要及早开始。

误区二: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

中国人有句老话:“吃什么补什么。”很多骨质疏松患者认为补钙首选骨头汤,但其实骨头汤中的钙含量不过十几毫克。而同样一碗牛奶中的钙含量达到200多毫克,远远高于一碗骨头汤。另外,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骨内的脂肪,过度食用还可能引起其他健康问题。

误区三:防治骨质疏松,光吃钙片就足够了,补钙越多越好

钙是保持骨骼强壮的关键物质,但并非唯一所需。

药物防治的目的是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常晒太阳也很重要,而且是药物无法代替的。针对骨质疏松者骨钙丢失的情况,患者可选择对胃肠道刺激小的钙制剂,在医生指导下,按照不同年龄选择合适的剂量,以弥补丢失的钙,但绝不是补得越多越好。

误区四:骨质疏松属于退行性疾病,无法防范

骨质疏松的发生的确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但并不是说人人“在劫难逃”。一般而言,从年轻时就注重饮食补钙并坚持运动、保持合适体重的人,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较低,或将最大限度地推迟骨质疏松的发病年龄,病患即便出现,症状也较轻,且发展的速度较慢。骨质疏松防重于治,预防比治疗更现实、有效

误区五: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可以说,骨质疏松症只要接受正规的治疗,无论何时均可显效。对于那些已有腰酸背痛等症状的患者,治疗能显著缓解症状,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特别对于一些已发生脊柱压缩性骨折或其他部位骨折的病人,更需要就诊,目前有很多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疼痛,同时预防再次发生骨折。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应接受正规治疗。

误区六: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朋友以为感觉良好,骨头不疼不痒的,就不会患骨质疏松症,实际上,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对于绝经前期妇女(45岁左右)和 55岁左右男性,无论有无症状,应定期去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您的骨密度变化。

误区七:盲目相信广告

现在许多城市出售钙制品的商店,为了促销而专门备有检测骨密度的仪器,大肆宣传,免费测试。因此许多人图方便赶去测量,其结果几乎人人都缺钙,老年人更是人人都是骨质疏松。显然,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我们还是提倡大家可以去正规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并通过专业医生的诊断来判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然后再通过自身情况,对症下药

误区八:用雌激素治疗骨质疏松会得癌

雌激素缺乏是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因,也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目前医学界已达成共识,对同时伴有更年期症状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进行合理治疗,半年内查一次子宫、乳腺和卵巢有无病变。雌激素的使用原则是低剂量、短期,主要目的为改善更年期症状,且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随访。假如该骨质疏松患者无更年期症状,那就不主张补充雌激素。

误区九 骨质疏松治疗只能延缓其流失,不能增加骨密度

根据临床实践,有相当一部分骨质疏松患者经合理治疗后,复查显示

骨密度上升,说明治疗不仅使骨质流失停止,而且能够改善骨质质量

误区十 治疗骨质疏松不辩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针对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也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继发性的骨质流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单纯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质疏松、能做到的只是预防和减缓。像某些广告上宣传的那样,吃了某种补钙制剂,就能治愈骨质疏松,这是没有道理的。

误区十一 钙吃多了会长结石

多少年来,医生一直告诫有肾结石的病人要限制钙的摄入,而且对肾结石的分析也发现结石的80%是钙质。近些年来的研究已推翻了这一理论,医生们提出一个正好相反的结论——一增加钙的摄入可以减少患肾结石的危险。据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多吃富含钙质食物的妇女比少吃钙质的妇女,比较不容易患上肾结石。美国国立研究院提出,每天少于2克钙的摄入量是安全的。

误区十二 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宜静不宜动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出现骨质疏松、肌力也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进一步减少。这样,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然易跌倒、造成骨折

朱迪
朱迪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