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猿手是怎么回事?
“猿手”也称“猿形手”或“猿手畸形”,猿猴的“手”缺少拇指对掌肌,故猿猴等灵长类生物的“手”的大鱼际肌比人手的大鱼际肌明显要小,萎缩后的人手大鱼际肌外观类似猿猴的“手”,故称为“猿手畸形”。
造成“猿手”的主要原因是正中神经受损或脊髓病损导致的功能障碍疾病,临床上大多是由正中神经损伤引起。
我们先从手的大鱼际肌的解剖讲起,大鱼际肌是由四块肌肉组成:1、拇短展肌,2、拇短屈肌(分为拇短屈肌浅头和拇短屈肌深头),3、拇对掌肌,4、拇收肌。其中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浅头和拇对掌肌多由正中神经支配,拇短屈肌深头(也称第一骨间掌侧肌)和拇收肌多由尺神经支配。在正中神经损伤的患者,由于神经损伤后的失神经支配等原因,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浅头和拇对掌肌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表现为大鱼际肌外观的萎缩塌陷。而拇指对掌肌是组成大鱼际肌的主要肌肉之一,此肌肉赋予人手的拇指对掌功能,使拇指的功能大大提高,是人手的功能远远胜过其他灵长类动物的一个根本原因。正中神经损伤后手的拇指对掌功能丧失,就严重影响手的功能。
临床上常见造成正中神经损伤的疾病缝合有外伤、正中神经卡压、肿瘤等原因。外伤造成正中神经损伤可能是神经断裂也可能是神经挫伤,在开放型损伤是需在手术中仔细探查,正中神经断裂应早期无张力吻合,如果神经有缺损,缝合张力过大会影响神经的再生,临床上可以选择自体神经移植、生物合成导管和异体神经移植等,如果神经的延续性还在,应观察3个月左右,无恢复表现者则应手术探查。如果神经正中修复后拇指对掌功能没有恢复,可在二期行拇指对掌功能重建,可以选择掌长肌腱、环指浅肌腱作为转为的肌腱,如果需要同时改善大鱼际的外观,可以采用小指展肌翻转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
神经卡压可根据卡压的部位分为腕管综合征和旋前圆肌综合征旋前圆肌综合征主要出现拇指和示指末节不能屈曲,手指没有感觉障碍,也不会出现猿手畸形,腕管综合征发病更为多见,其病因主要是与手腕作反复的活动或者承受较高压力及频率的工具造成刺激有关,早期表现为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疼痛,夜间和清晨较明显,严重者大鱼际萎缩,出现猿手畸形,当出现猿手畸形时常需要手术治疗,可以在开放手术中切开腕横韧带,也可以在腕关节镜下手术。
本文是罗小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