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郭媛媛 三甲
郭媛媛 副主任医师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血管外科

警惕沉默的杀手,切勿“坐以待毙”

1722人已读

心肌梗死脑卒中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全球前三位致死的心血管疾病。前两者的严重程度已被公众广泛了解,虽然静脉血栓栓塞症位列第三大心血管杀手,但遗憾的是公众知晓率却很低。

在美国,每年有10-30万人死于静脉血栓,相关住院人数超过50万。

在欧洲,每年有50万人死于静脉血栓,超过艾滋病、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之和。

在中国,静脉血栓形势也同样严峻,但由于流行病学数据的缺乏掩盖了血栓性疾病的广泛影响。

1.“久坐不动”会让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10%。

常常有新闻报道“坐长途飞机后旅客猝死”,临床上称为“经济舱综合征”。其实,就是因经济舱活动范围狭小,旅客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下肢活动减少,继而形成下肢静脉血栓。

天气变冷,老年人不喜活动,常常窝在家中取暖,坐几个小时不活动,突然出现一侧下肢肿痛。其实也是静脉血栓在作祟。

逢年过节,大家聚在一起打麻将,随着“胡了”的欢叫,老人家一下子倒地而亡。这是典型的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导致的致命性肺栓塞

上述3个典型病例,都是由下肢深静脉血栓,这个罪魁祸首引起的。其根源,都在于久坐不动。下肢血流淤滞,继而静脉内血液停止流动,形成血栓。因此,血管外科医生形象地称之为“坐以待毙”综合征。

2. 腿上的血栓怎么跑肺里的?

如图所示,下肢静脉的血栓可能脱落,随着静脉系统,顺血流而上,最终堵塞肺动脉,堵塞的动脉越接近肺动脉主干,呼吸困难等症状越严重,最严重时可致猝死。腿肿不怕,就怕脱落。

image.png


3. 单侧下肢肿痛需警惕

出现下列症状,请立即拨打120,前往血管外科就诊。

肢体肿胀,疼痛:“小腿肚子”胀痛为主,患侧足背伸屈可加剧疼痛。

皮肤颜色和温度的变化:多呈紫红色,皮肤温度升高明显。当出现皮肤颜色苍白,青紫,甚至花斑,同时温度下降,则需要急诊手术处理,否则会导致截肢;

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此为肺栓塞三联征,严重者猝死。下肢肿痛伴上述症状,常常需要在下腔静脉置入滤器,防止致命性肺栓塞

4. 哪些人容易得这病?

高凝状态:恶性肿瘤,妊娠、口服避孕药、创伤史、慢性肾病等;

血流淤滞:包括房颤、左心衰竭、卧床或制动、长途旅行,肥胖等;

血管内皮损伤包括创伤、手术(尤其是骨科手术)、静脉穿刺、化学药物输注、静脉内留置导管等;

5. 得了下肢深静脉血栓怎么治?

治疗核心是抗凝。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复发,贯穿治疗全程(我院有临床药师全程指导药物治疗)。

急性期(发病2周内)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微创抽栓治疗。可以有效清除血栓,选择性植入滤网可以有效预防致死性肺栓塞

慢性期(发病2周后)治疗包括:介入治疗、压力治疗、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等。可以缓解下肢静脉高压。

6.怎样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结起来就是六个字:动起来,“栓”不住。尤其天气转凉,中老年人群更应该注意,避免久坐久站,加强体育锻炼。毕竟,血管好,才是真的好啊。

image.png

郭媛媛,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耶鲁大学-中南大学联合培养血管外科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家工作组专家,国际血管外科学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颁发“中华外科青年学者奖”获得者。云南省卫计委医学后备人才,中国普通外科杂志青年编委。主攻“主动脉疾病及下肢血管疾病的腔内微创治疗”,提倡“用最小的创伤治疗最复杂的血管疾病”。

郭媛媛
郭媛媛 副主任医师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