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梗脑梗很熟悉,“腿梗”知多少
今年夏天,70多岁的李大爷总感觉走路时小腿不舒服。走的时间长了会感觉小腿发凉、酸疼、沉重、麻木。他就纳闷了:这么热的天也会得“老寒腿”?由于李大爷本身有关节炎的毛病,长期腰腿痛,到医院做了做理疗,也就没有更多在意腿痛的情况。哪不知,李大爷的腿痛越来越严重,一开始还能正常行走。逐渐地,走几百米,小腿就开始疼痛。直到有一天,李大爷走了不到200米,小腿就又酸又痛,简直无法行走。这才引起了李大爷和家人的重视,到血管外科门诊一检查,才发现,原来,这可不是“老寒腿”,这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也就是俗称的“腿梗”。
1.听说过“心梗”和“脑梗”,还有“腿梗”?
我们的动脉,就像家中的自来水管,使用久了,管道内壁就容易结垢、生锈,逐渐导致管道阻塞而无法供水。同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在动脉壁上越积越多,动脉内壁的通道越来越狭窄,造成了血液流动不畅。这就是动脉硬化所导致的动脉狭窄,当狭窄达到一定程度时,发生堵塞,将会导致供血脏器的缺血,器官得不到氧气,就会坏死。
动脉堵塞发生在心脏的供血动脉,就会发生心肌缺血,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如果堵塞在脑袋血管,就会发生脑缺血,就是我们熟悉的脑梗塞。
同样的,如果下肢的动脉堵塞了,就会出现腿脚痛,腿脚发凉,行走后酸胀等表现。我们血管外科医生通俗地把下肢动脉的堵塞,称为“腿梗”。
(图1 下肢动脉闭塞,走路腿痛,腿打软)
2.“腿梗”的病因有哪些?
中老年人“腿梗”病因各不同,老年人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但也可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外伤、房颤导致的动脉栓塞等引起。无论什么原因,临床表现大同小异,都是下肢疼痛,发凉、麻木、行走受限。
3.“腿梗”的危害有哪些?
这种疾病经常被忽视,像上面提到的李大爷,这是因为在夏天发作了,才引起了疑问进而去就诊。如果发作在冬天,很多老年人会理所当然地当做老寒腿,当做关节炎,当作椎间盘突出,自己买膏药贴贴就算。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肢体坏死,最终需要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4.怎样分辨腿痛是血管的问题?
给大家普及一个概念,叫做“间歇性跛行”。具体来说就是: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小腿无力、麻木、酸胀、甚至疼痛,不得不被迫停止走路。但是,休息几分钟后症状消失,再次行走一定距离后,症状再次出现。刚开始可能走300-500米,随着下肢动脉病变的加重,跛行距离也会缩短,甚至最后可发展到只能走50米、10余米。如果是关节痛,风湿痛等骨关节病变引起的腿痛,一般来说,不行走也会疼痛。
还有,动脉闭塞引起的腿痛,常常伴随患侧肢体的发凉。如果您明显感到两条腿的温度不一样了,也要高度怀疑是不是“腿梗”了。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用热水泡脚,因为局部的加热,可能导致肢体耗氧增加,反而加重病情。正确的方法是,使用厚袜子包裹发凉的足部,尽快就医确诊。
(图2 腿痛不可盲目热水泡脚)
5. 腿梗可以预防吗?
我们把心脏和血管作为一个整体看待,那是因为,动脉的构造其实都是一致的。无论是供应心脏的冠状动脉,还是心脏以外的供应其他器官的动脉,除了动脉的管径大小不同,它们其实都含有相同的成分。就像水管子,一个地方生锈了,其他地方也有可能生锈,只是哪个部位先出现症状而已。临床上统计,冠心病的患者,80%左右合并下肢动脉硬化。心脏病常常和下肢动脉疾病相伴相随。冠心病的高危人群,例如三高的人群,同时也就是腿梗的高危人群。因此,预防冠心病的方法,同时也就是预防腿梗的方法。控制“三高”,健康饮食,戒烟,加强锻炼,都有利于维持血管长期通畅。
6.腿梗如何治?
采用微创的方法,从腹股沟穿刺,仅仅一个米粒大小的针眼,穿刺股动脉。再把一个高压球囊送到闭塞的动脉节段,用球囊扩张开,之后在放入一个金属支架,利用支架的支撑力,就能够把闭塞或者狭窄的动脉节段完全打开,恢复下肢血流。
(图3 动脉支架置入,扩开狭窄的节段)
手术效果可以形容为“立竿见影”。正如文中的李大爷,手术一结束,就觉得一股暖流流入了冰凉的脚掌,那是因为,闭塞的动脉开通了,原本流动困难的血液得以重新流动。术后6小时,就完全恢复了正常生活,行走后腿痛也完全消失了。现在李大爷每天都能开心地到公园晨练,可以说是健步如飞。
郭媛媛,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耶鲁大学-中南大学联合培养血管外科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家工作组专家,国际血管外科学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颁发“中华外科青年学者奖”获得者。云南省卫计委医学后备人才,中国普通外科杂志青年编委。主攻“主动脉疾病及下肢血管疾病的腔内微创治疗”,提倡“用最小的创伤治疗最复杂的血管疾病”。
本文是郭媛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