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风的又一“元凶”--颈动脉狭窄
每年体检时,很多中老年朋友的体检报告上,都有提示“颈动脉斑块形成”。每个人的斑块大小不同。从几毫米,到十几毫米。体检报告的建议都是需要长期观察。大家就比较担心,这个“斑块”,到底有没有危险。
其实,颈动脉斑块是人体老化的一种表现,在临床上非常普遍。因为颈动脉位置比较表浅,用B超就可以探及,所以颈动脉超声成为临床上最常规检查之一,用于初步评估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如果仅仅是斑块形成,对于绝大多数患者危害是很小的。但小部分患者会因斑块而导致颈动脉狭窄,造成脑缺血,或因斑块继发的血栓脱落造成脑梗塞。
1.颈动脉狭窄为什么会导致“脑梗塞”?
我们的颈动脉,是将血液运送到脑部的两根主要的动脉血管,一左一右。当这两根动脉内形成斑块时,大多数情况下,对脑部供血没有影响,但如果斑块越来越厚,就可能导致颈动脉管腔狭窄。说得形象一些,如果将颈动脉比作高速公路,那么“斑块”就是路上大小不一的石头。石头小,并且少的时候,血流可以畅通无阻。当石头大,并且多的时候,会导致血流速度减慢,甚至中断。而颈动脉是向大脑供血的主要血管,一旦血流减少,甚至中断,就可能引发脑梗塞。
2.发现“颈动脉狭窄”,是否要立即住院治疗?
颈动脉斑块“长大”到一定程度,引起动脉狭窄,狭窄必须到了一定程度,才会影响脑部血供。如果彩超报告了狭窄大于70%,哪怕没有任何症状,也建议到血管外科咨询专科医生,以决定进一步的治疗。但如果彩超报告了狭窄仅仅50%左右,却曾经出现过突然看不清东西、手脚不能动、不能说话,或者听不懂别人说的话等等。这些症状一般持续15~30分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们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个时候也需要尽快就医。
3.中风的红色预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动脉斑块表面的纤维样物质如果破损,局部可能会诱发血栓形成。血栓,以及斑块内的脂质物质可能会脱落到血管远端,堵塞到不同的分支就会造成不同的症状。比较常见的例如堵塞了眼动脉,就会出现视物不清,黑朦等。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头晕,天旋地转,突然间口齿不清,或者突然倒地,出现几分钟的意识丧失,但是不经特殊处理,都可以自行恢复。如果出现了上述几种情况,千万不要忽视,不要延误,其实这已经在敲响了大面积脑中风的警钟。
4.导致狭窄的斑块能用药物“融化“吗
有一些商家,会推出某些药品或保健品,号称可以“消融斑块”。但是,目前尚无任何药物可以“溶解”斑块。患者可以积极主动去做的,就是控制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就包括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戒烟、少酒、合理的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如果狭窄到了需要手术的地步,还是需听从血管外科医生的建议,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
5.有哪些手术方式可以治疗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传统的内膜剥脱术,简单讲,就是开刀,切除增厚的斑块。这是目前唯一可以达到去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重建正常管腔和血流的方法。也是颈动脉狭窄治疗的“金标准”,但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这种方法只能治疗狭窄局限于颅外段颈动脉的病变。并且需全身麻醉,对患者耐受性要求高。
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颈动脉支架,是以血管内介入技术为基础,采用支架扩张颈动脉的狭窄部位,从而达到重建颈动脉血流的目的。优点在于微创,可以局麻做,对于高龄,有严重并发病的患者亦可耐受,处理病变也不局限于颅外段颈动脉,但是,远期效果有待观察。血管外科医生,会具体要根据您的身体状况、颈动脉狭窄原因及狭窄部位,来制定更适合您的治疗方案。
郭媛媛,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耶鲁大学-中南大学联合培养血管外科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家工作组专家,国际血管外科学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颁发“中华外科青年学者奖”获得者。云南省卫计委医学后备人才,中国普通外科杂志青年编委。主攻“主动脉疾病及下肢血管疾病的腔内微创治疗”,提倡“用最小的创伤治疗最复杂的血管疾病”。
本文是郭媛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