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密乳腺超声、钼靶、MRI报告—分分钟学会解读乳腺影像学报告
作者:陈园园
医生,BIRADS 3类是什么意思呀?
医生,BIRADS 0类是良性的吗?
医生,我前几年检查报告都是3类,这次怎么变成2类了呀?
医生,钙化,是恶性的吗?
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及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乳腺检查已成为广大成年女性体检的必查项目,然而拿到天书般的报告时,常常一脸蒙圈儿:每个字都认识,可就是不知道啥意思...
今天偶就用人话解密“天书”报告,通过“三步法”教会大家找关键点,分分钟学会解读乳腺的超声、钼靶、MRI(核磁共振)报告。
一份正规医疗机构的乳腺超声、钼靶、MRI报告主要由标题、基本信息、影像表现(描述)、影像诊断/意见、检查医生等五部分组成,如图所示。医院和检查医生是由您就诊时选择决定的,在此不作赘述。

一看基本信息
当拿到拿到报告时我们务必看一眼基本信息,姓名和年龄一定一定要看,确认是自己的,再往下看。
二看诊断/意见
我相信这是大家最期待看的,也常是第一眼就去看的,尽管好像根本就看不懂!这部分描述格式常常是:病变位置+病变数量+病变性质+BI-RADS分类+建议措施,但很多时候我们最关心的病变性质是通过BI-RADS分级来传达的。

BI-RADS分级是神马呢?
它是美国放射学会为规范乳腺影像学报告而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共分七类 。
0类:说明此次检查获得的信息可能不够完整,无法评估病灶性质,需结合其他检查后再评估。
1类:未见异常,即没有发现病灶。
2类:有异常,考虑良性改变,无恶性可能,建议定期随访(如每年一次)。
3类:良性疾病可能,恶性的可能性小于2%,需要缩短随访周期(如3~6个月一次)。如果经随访2-3年发现病灶稳定,可降级为2类;而随访发现病灶增大或进展,升级为4类。
4类:怀疑恶性病变可能,需要活检明确。此类又根据恶性的可能性细分为A、B、C三个等级,
4A类:怀疑恶性可能性低,恶性可能性为2%-10%。
4B类:怀疑恶性可能性中等,恶性可能性为10%-49%。
4C类:怀疑恶性可能性高,恶性可能性为50%-94%。
5类: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几乎认定为恶性疾病),恶性可能性为95%以上,需要手术切除活检。
6类:已经由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总结一下:0类需进一步检查才有可能判定出良恶性;
1、2、3类一般不考虑恶性,需适度随访复查;4、5类考虑恶性肿瘤可能,需积极活检,明确性质;6类已确诊恶性。
三看描述/表现
诊断部分言简意赅,但是要了解病灶的形态、大小、具体位置等情况就要看描述了,尤其是某些机构报告不规范,在诊断部分没有BI-RADS分类,这时候描述部分就尤为重要了。超声上描述良性病变常用“形态规整,边界清晰,回声均匀,无血流或稀少,活动度好”等字样; 而“形态不规则、不规整,边界欠清,周围有浸润、扭曲,回声强弱不等、分布不均,血流丰富,活动度差”等词常用来描述恶性病变。 钼靶需要特别关注钙化, “不定性、粗糙不均匀、细小多形性、微钙化、细线型或细小分枝状”等词描述的钙化有恶性可能,为可疑钙化, 而粗大钙化为良性钙化。另外描述恶性病变的词还有“结构扭曲、结构纠结、边界不清、毛刺”等 。MRI描述在超声、钼靶基础上增加了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一般良性病变多为上升型曲线,恶性表现为下降型,可疑恶性为平台型 。
当然,上述只是从影像学中判断乳腺疾病的良恶性可能,具体情况还需要临床医师结合查体、个人病史、家族史等来综合分析判断,最终结果以病理报告为准,目前,病理诊断仍是肿瘤确诊的金标准。
本文是陈园园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