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堵塞的表现和预防方法
血管堵塞有多种表现征兆,包括呼吸困难、头痛头晕、持续性胸闷等等。大家在遇到这些症状时,要及时进行预防,保护血管的功能。
血管堵塞在各个部位的危害
1. 四肢血管堵塞:会导致四肢血液供应不足,出现四肢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出现四肢缺血的症状,尤其是下肢。主要和典型的症状是间歇性跛行。肢体运动后引发局部疼痛、紧束、麻木和无力。
2. 肠道血管堵塞:会导致肠道血液供应不足,可引起消化不良、肠道张力减低、便秘和腹痛等症状。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时,可出现剧烈腹痛、腹胀和发热。肠壁坏死时,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肠梗阻和休克等症状。
3. 肾脏血管堵塞:会导致肾动脉狭窄,出现肾血管性高血压与缺血性肾脏病,肾血管性高血压表现为血压正常者出现高血压后即迅速进展。重症患者还可出现恶性高血压。缺血性肾脏病主要表现为肾功能缓慢进行性减退,出现夜尿增多。如果发生肾动脉血栓形成,可引起肾区剧烈疼痛,血尿等肾功能严重受损的症状。
4. 心脏血管堵塞:会导致心脏血液供应不足,可出现心绞痛,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者情绪激动所诱发,通常表现为压榨性的胸痛,偶伴有濒死的恐惧感觉,但有些患者仅觉得胸闷不适不认为有问题。发作时患者往往被迫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如果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还可出现心肌梗塞。
5. 眼睛血管堵塞:会导致眼底视网膜动脉变细、变直,呈铜丝或银丝样改变,与静脉交叉处可见硬化的动脉压迫静脉,称交叉压迫;重者则发生视网膜血管的痉挛、狭窄甚至阻塞、出血,并可出现视网膜的渗出、水肿等改变。
6. 脑部血管堵塞:会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或局部血栓形成,出现脑梗死,突然出现肢体运动和感觉出现障碍、失语、眩晕、耳鸣或听力障碍。高血压并发动脉硬化者可发生脑出血,出现意识障碍和偏瘫。
让血管保持健康,走出“泥潭”的6种方式
1. 定期体检:养成定期体检的健康观念,关注自身体重、腰围、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并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一旦数据有异常,须及时咨询医生,积极干预和治疗,将危险降到最低。
2. 坚持运动:运动能增强心功能,达到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还能把血液中的“坏”物质代谢掉。健步走、慢跑、爬山等有氧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3. 心情愉悦:笑可以释放压力,保护血管内皮,让血液循环更顺畅。同时,心情放松时人的血压也相对稳定。所以,生活中应尽可能保持乐观、豁达、开朗的心情。
4. 作息规律:熬夜容易打乱生物钟,使机体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使血流减慢、黏稠度增加。建议大家一定要规律作息,每晚11点前睡觉。
5. 戒烟戒酒:烟酒是血管的克星,吸烟酗酒会使血液的黏稠度比正常时升高8倍以上。因此,远离烟酒是保证血管健康的关键,还要注意远离二手烟。
6. 饮食讲究:高油、高盐、高糖等重口味饮食,会使血液变得黏稠,加重血流的负担。因此,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膳食平衡,多吃水果、蔬菜,少油腻;多蒸煮,少油炸。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