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卒中患者的营养支持知识问答
1. 营养支持是一种什么样的治疗观念?
脑卒中后营养不良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62%,显著增加脑卒中患者各种感染的发生率,增加病死率,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因此,营养支持是脑卒中患者治疗中重要的措施之一。
2.为什么脑卒中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营养不良会造成什么严重影响?
脑卒中后营养不良的原因有多种:①吞咽困难导致进食减少,发病率为37-78%,在脑卒中6周后可下降至10%;②胃肠功能减弱,食欲减低、腹胀、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③急性脑卒中后机体处于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增加,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较为常见。
脑卒中后伴发的营养不良可以增加患者各种感染的发病率,复发率和病死率,是导致脑卒中后不良结局的重要原因,与患者的预后直接相关。
3.怎样判断脑卒中患者是否存在吞咽障碍?
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病率为37-78%,尽管部分患者吞咽困难可在脑卒中后1个月内恢复,但是早期的吞咽困难将明显增加患者误吸及肺炎的风险,减少经口进食的量,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和不良预后。因此,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时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脑卒中患者在进食或饮水之前要进行吞咽障碍的筛查和评估。
怎样判断脑卒中患者是否存在吞咽障碍呢,可通过2个简单的方法来进行:①饮水试验:患者取半卧位,以水杯盛温水30ml,让患者按平时习惯饮下,观察其饮水情况,一旦出现呛咳现象,就可以认为存在吞咽障碍。如果喝水没有呛咳即可以开始经口喂养,但喂养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观察患者,如果有呛咳则暂停喂养。②吞咽激发试验:在口咽部快速滴注0.4ml温水,观察患者是否有吞咽动作出现。如果从滴注到产生吞咽反射的时间≤3s,可认为吞咽功能正常。如果吞咽反应时间延迟>3s,患者有误吸的风险。
4.出现吞咽障碍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
(1)食物改进:改变食物的结构或者粘度,改善患者的吞咽效率。最常见的是将固体食物改成泥状或糊状,质地更均匀,降低吞咽难度;或将液体内加入增稠剂以增加粘度,可减少误吸。大多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最容易误吸的是稀液体。
(2)改变体位与姿势:调整头和身体姿势,包括半卧位,转头、低头等方法。
(3)康复锻炼:针灸、吞咽锻炼等
5.临床中怎样评估脑卒中患者的营养是否足够?
(1)人体测量学指标:
体质指数(BMI):≤18.5体重过低;18.5-24体重正常; 24-28超重;≥28肥胖
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男性为12.5 mm,女性为16.5 mm。相当于标准值的80%〜90%为轻度营养不良,60%〜80%为中度营养不良,<60%为重度营养不良。
上臂肌围(AMC):AMC (mm)= 上臂中点处的围长(AC) (mm) - 3.14 x TSF,正常标准男25.3cm、女23.2cm
(2)生化实验室指标:
血清白蛋白:正常值为40-55g/L
转铁蛋白:正常值为2.20~4.0g/L,是含铁的蛋白,与营养不良性贫血相关。
前白蛋白:成年人正常值280-360mg/L,是白蛋白的前体,半衰期短,判断患者的营养状况比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敏感。
6. 脑卒中患者需要补充哪些营养?
(1)能量供给推荐量:20-25kcal/(kg.d)
(2)糖类占比50-60%,脂肪占比30%
(3)蛋白质1.2-1.5g/(kg.d)
(4)维生素:C、D、E、B6、B12、叶酸等
(5)微量元素:钾、钙、镁、磷、锌、硒等
(6)根据具体情况和合并症制订个体化营养方案: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
7. 脑卒中患者如何进行营养支持?(1、肠内营养:管饲喂养、口服补充;2、肠外营养)
A、肠内营养
1)管饲喂养: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或经口进食不足目标量的60%
(1)鼻饲:吞咽困难持续超过1周
(2)经皮胃镜下胃造口术(PEG):需长期肠内营养(>28d)的患者
2)管饲喂养注意事项
(1)严格控制起始量,建议500-1000ml/d起始,根据耐受情况逐渐增加
(2)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度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3)选择管径较细的鼻饲管,减少膈肌刺激
(4)纠正低蛋白血症
(5)避免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6)防止喂养液污染
(7)推荐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
(8)控制血糖
(9)保持营养液温度适宜
(10)每4-6h监测胃残余量,及早发现误吸风险:>400ml停止喂养,使用促胃动力药
3)口服补充
存在营养不良但无吞咽困难者,口服补充营养可以改善预后
B、肠外营养:
1)肠内营养禁忌、胃肠功能障碍或不能耐受肠内喂养的患者
2)单用肠内营养短期内不能达到目标量的患者
8、 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怎样避免营养不足和营养过量?
营养状态的评估
9、我们知道脑卒中可导致患者手臂肌肉运动功能减弱,在餐具的使用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即使是脑卒中,偏瘫的病人也要鼓励其用健侧的手完成进食。开始时由于体弱和肢体功能残缺进食慢,费时。但是也要鼓励病人,千万不可焦急催促。
使用不易碎的餐具,比如,塑料、不锈钢餐具等,使用餐具(汤勺)大小适宜,所盛食物量,食物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对消化道刺激而致呛咳。
10、对于食欲不振的患者我们应当采取哪些方法激发其食欲?
能自行吞咽但存在潜在呛咳风险的患者,给予糊状饮食,其饮食内容为蒸蛋类,肉末菜末,或水果泥,或将饭菜用捣碎机捣烂后给病人食用。进食速度慢,每喂一口停顿一会,给病人充足的吞咽时间,谨防吞咽障碍致误吸,并发吸入性肺炎。
11、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神经系统的恢复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家庭应当如何关心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
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一般情况下脑卒中后出现精神障碍的时间为4.5天~2.5年,一半左右在卒中后六个月以后出现,大多数发生在脑卒中后2个月~1年。患者早期表现为情感脆弱或类似神经衰弱症状,随后出现近记忆障碍,尤以人名及数字的记忆缺损为著。
(1)从指导患者进行肢体的摆放到翻身、坐立、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训练等,培养患者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患者认识到只要坚持训练,积极配合治疗,就会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2)安慰、鼓励、启发,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精神上的鼓励和家人的关爱对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
(3)倾听患者的倾诉,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及偏瘫后的心理变化;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纠正患者的一些错误观念,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患者因脑卒中引起的恐惧不安心理;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缓解不良情绪。
本文是于代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