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视力发育保健科普
【儿童视力发育过程】
孩子刚出生时,视觉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光照会有一定的反应,但视力只有成人的 1 / 30 .
1 月龄时:孩子的视力只有光感或者只能察觉眼前有物体在动,但看不清物体,
3 月龄时:孩子视力约0.02 (对数视力表为 3 . 3 ),眼睛能追踪眼前近距离水平方向移动的人和物;
6 月龄时:孩子视力约0.04-0.08(对数视力表 3 . 6 一 3 . 9 ) ;
1 周岁时:孩子视力达到0.2(对数视力表为 4 . 3 )
2 周岁时:视力能达到成人正常视力的一半
3 周岁时:视力提高到 0.6(对数视力表为 4 . 8 )
4 周岁时:视力可达 0.8 (对数视力表为 4 . 9 )
5 周岁左右视觉会发育成熟
6 周岁时:孩子的最佳视力可达 1.2
(对数视力表为 5 . 1 )
(0-4月黑白期)
在宝宝0~4个月的时候,是宝宝视觉能力发育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就是宝宝视觉发育的黑白期间。这个时候的宝宝,他们能够看清的东西,一般来说只是距眼睛20~30厘米的地方。
在这个阶段,就算我们拿出对宝宝诱惑力极强的彩色物体,但是距离半米以上,孩子也会熟视无睹。
(4-12个月 彩色期)
4~12个月的宝宝就是出于一种视觉发育的第二个阶段,孩子能看到更立体、更远的事物也是宝宝视觉发育的一个色彩器,这个时候我们要多让宝宝接触一些彩色的物体。
所以对于宝宝比较有吸引力的东西,首先就是颜色鲜艳的东西,然后就是能够发出声音,第三就是能够“运动”的东西。
提示:所以家长在购买视训玩具时,3个月以内的宝宝以黑白卡片为主;3个月以上可挑选一些以红色为主色彩艳丽的玩具。
【儿童常见视力问题】
屈光不正是大多数儿童面临的主要视力问题。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或光线不好,造成眼与书的距离太近,或看书时间过长,或走路,坐车看书等都可造成眼睛过度疲劳,促成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包含:近视、远视、视力疲劳症状、散光等症状。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眯眼睛、歪头、低头等行为就要考虑是否是孩子视力出现了问题
如果家长无法判断孩子视力是否有问题需要每年到眼科进行视力筛查和验光
正常视力
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理想屈光值和正常视力标准是不同的,具体见下表:
年龄 理想屈光 视力范围
3岁 +2.50D 0.5~0.6
4岁 +2.25D 0.6~0.8
5岁 +2.00D 0.8~1.0
6岁 +1.50D 1.0~1.2
6岁以上 +1.25D ≥1.2
警戒线
视力下滑 视力下滑需要的时间 视力警戒线
1.5下滑到0.8 6个月 0.8是视力开始损伤的警戒线
0.8下滑到0.3 3个月 0.3是视力开始严重损伤的警戒线
0.3下滑到0.1 1个月 0.1是留守光明的警戒线
【儿童近视原因】
遗传和环境因素是导致儿童近视的两大元凶!
遗传性:近视多半是后天用眼过度视疲劳引起,但如果父母是高度近视,孩子出现高度近视的概率为普通人的5.5倍。
(近视具有遗传性)
导致近视发生的环境因素主要如下:
1. 用眼距离过近。
2. 读写姿势不正确,儿童和青少年做不到“一拳一尺一寸”。
身体距离书桌一拳,眼睛距离书桌一尺,食指距离笔尖一寸。
3. 持续用眼时间过长。
4. ipad、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
5. 儿童和青少年的课桌与身高不匹配。
6. 阅读环境照明光线过强、过弱、或反光。
7. 在移动状态下看书,比如步行或行驶的车辆中。
8. 躺着看书,容易导致视力参差。
9. 空间的射线的影响。
10. 睡眠不足
11. 挑食,营养不良,缺叶黄素、钙、锌、维生素等。
【儿童近视的治疗方法】
1、戴框架眼镜
2、戴角膜接触镜
3、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
4、适当的运动
对近视要分档防治,抓早抓小。积极矫治和防止深度发展。如果已发生近视,要到医院去验光, 配戴适宜的眼镜。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