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尿毒症”?
要了解“尿毒症”,就要先知道肾脏的功能。肾脏有什么功能呢?我们的身体每天都会产生很多代谢产物,其中很多是毒素和身体不需要的,要通过尿液、汗液、粪便、呼气等方式排出到身体外,肾脏产生尿液是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排毒方式。我们的身体一般都有2个肾脏,每个肾脏重量约为120~150克,长为10~12厘米,宽为5~6厘米,厚为3~4厘米。肾脏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尿液,尿液中含有毒素(如肌酐、尿素氮、尿酸、其他毒素等)、水、电解质(如钾、钠、钙等)等,尿液经过输尿管、膀胱及尿道排出到身体外,从而将身体内的毒素、水等排出,以维持身体正常运转。简单来说,肾脏的主要功能就是排出身体内的毒素和水,即排毒和排水,且排毒比排水更重要。年龄在40岁以上,肾脏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降低。
要了解“尿毒症”,还要知道慢性肾脏病(CKD)(请阅读文章《什么是慢性肾脏病(CKD)?》)。什么是慢性肾脏病(CKD)?慢性肾脏病(CKD)就是我们常说的“慢性肾炎”、“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衰竭”,其英文简称为CKD。简单来说,慢性肾脏病(CKD)是指肾脏的排毒排水功能缓慢地降低,且持续3个月以上。慢性肾脏病(CKD)恶化到晚期时,2个肾脏都丧失了几乎全部的排毒排水功能,毒素和水在身体内蓄积而损害身体就引起“尿毒症”。“尿毒症”在医学上的专业诊断名称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或“终末期肾脏病(英文简称为ESRD)”或“慢性肾脏病(CKD)5期”,当看到病历上这些诊断名称或者听到医生说出这些诊断名称时,我们就知道这些疾病都是“尿毒症”。
“尿毒症”有哪些表现和异常检查结果呢?“尿毒症”病人可出现双小腿浮肿、眼睑肿(或脸肿)、乏力、面色苍白、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尿量(即小便量)减少、皮肤瘙痒、血压升高。尿液检查:比重降低,蛋白+~3+或阳性(即蛋白尿),隐血+~3+或阳性(即血尿)。血液常规检查:血红蛋白指标降低(即贫血)。血液生化检查:肌酐指标升高、尿素氮指标升高,钾指标升高、磷指标升高、钙指标降低(即电解质紊乱),二氧化碳结合力指标降低(即酸碱失衡),总蛋白指标降低、白蛋白指标降低(即低蛋白血症)。肾脏超声检查:双肾体积缩小,双肾皮质回声增强。大部分“尿毒症”病人的身体内的毒素和水不能通过肾脏排出而损害身体,病人出现尿量(即小便量)减少、面色苍白、皮肤瘙痒、血肌酐和尿素氮指标很高、双肾体积缩小等,甚至同时出现高钾血症、心衰、肺水肿、代谢性酸中毒、心包炎、消化道出血等疾病,这些疾病常导致病人死亡。小部分病人的身体内的水尚可排出,故还有小便,且尿量(即小便量)还不少,但毒素不能排出,故血肌酐和尿素氮指标很高,随着时间推移,肾脏的排水功能会逐步降低,尿量(即小便量)会逐步减少。
如何治疗“尿毒症”呢?“尿毒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肾脏替代治疗,肾脏替代治疗就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脏移植,病人一般选用其中1种方式来排毒排水。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并不能排出身体内的所有类型的毒素,肾脏移植的排毒排水能力比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要强很多。“尿毒症”病人需要长期做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肾脏移植成功后方可摆脱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其他的辅助治疗包括监测血压和体重,戒烟戒酒,避免劳累和熬夜,心态要淡定,情绪要稳定,避免忧虑和操心,控制饮食(如低盐饮食、限制饮水量),营养支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和肾性骨病,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
”尿毒症”不可怕,是可以治疗的。我们不能“病急乱投医”,更不能“讳疾弃医”。我们可以去正规的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也可以在网络上各种看病的平台(APP)上咨询,“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们多方了解后才能加深对“尿毒症”的认识,才能提高预防意识、增强治病信心、提升治疗效果和节省治病费用。
本文是张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