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期间,医生和患者该如何安全看牙?
暮色四合,走在岁末年初的寒风里,走在花城广州的路上。偌大的城市,来去随心,去留随意,无论谁都是岁月的匆匆过客,在历史的长河里,任何人都是沧海一粟。时光悠然,年华似水,冬去春来,岁岁年年,光阴的皱褶深深镂刻进生命的脉络,春水一汪的眸光裸露出继续的沧桑,坚定的步伐依旧勇往前行,善感的情怀如初,生活的磨砺,岁月的涤荡,生命的狂野依旧倔强。洛珈山下,东湖之滨,青山依旧,碧水依然,多少情思在岁月的深处积淀成河,多少温馨在记忆的枝头再无觅处。武汉,是一个让我充满情感的城市,让我充满感恩的地方。记得非常清楚,2003年“非典”发作时,我正好在武汉读书,那时候只记得广东和北京是重灾区,而南北交通枢纽武汉安然无恙。17年过去了,没有想到雷同的一幕出现了,而本次的重灾区就在武汉。尤其是今天看了一个航拍武汉现状的视频,看着空荡荡的熟悉又陌生的街道,前后对比,物是人非,想起钟南山院士充满感情的讲话和满含热泪的眼睛,我也禁不住泪目了。每天看着日益增高的确诊和疑似病例数字,心不由得越来越沉。岁月如歌,金戈铁马,“集中力量办大事”,“医”路前行,感恩有你!!据今天央广新闻报道,迄今先后有50多支医疗队,6000多名医护人员援助武汉、援助湖北。2020年02月02日,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使用,雷神山医院即将交付,充分显示了“武汉速度+中国力量”,正如一副对联所说,上联: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三山镇冠毒 下联:国家强、民族强、李克强,众强挽狂澜 横批:“平”定天下!
今年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斗的春节”,从大年三十放假开始,就没有放假,一直在省、市、医院各级开会部署,作为口腔专科医院也努力为广东省的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尽绵薄之力。随着广东省启动一级响应,广州所有医院都取消了春节假期,不少同事从黑龙江、宁夏、山东,三亚、桂林、梅州等地,甚至国外紧急赶回广州,要么在医院上班,要么在家待命。的确做到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那么在一级响应期间,在疫情期间,牙齿疼痛还能否到医院看牙??医生该如何安全的给病人看牙??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当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情况,冠状病毒指自然界中一大类病毒,因包膜上有像花冠样的突起向四周伸出而得名。冠状病毒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表现从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不等,其中包括大家熟知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此次武汉出现的是一种人类先前尚未发现的冠状病毒,被称为新型冠状病毒,学名2019-nCoV。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症状
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超过37.3摄氏度)、乏力、干咳、恶心,并会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呼吸困难等症。有部分轻症者症状轻微,可能没有发热现象。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迄今(2020年2月2日)死亡率约为2.098%(361/17205)。
由上图可以看出,除了直接传播外,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而在口腔诊疗过程中,这两种途径是必然经历的,必定发生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口腔诊疗的危险性之高。据2020年2月2日的最新报道,在确诊病人的粪便里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存活。可能存在粪口传播,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手卫生,勤洗手!!!
口腔治疗的特点与口腔医护的易感性
口腔疾病,无论是急慢性牙髓炎、急慢性根尖周炎、牙周炎、牙齿种植、牙齿制备还是微创拔牙,口腔医师的主要工具是高速“手机”或超声洁牙机。无论是牙齿开髓治疗、牙齿洁治、备牙还是高速钻分牙,在高速手机转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水雾飞沫气溶胶。尤其是医生和患者的脸靠的不远,一般是20-50厘米左右,高速转动的手机产生细菌病毒混合的气溶胶,据文献报道在开放的口腔诊疗区域污染范围可达8米。如果里面有新型冠状病毒存活,就可以通过鼻腔、眼睛、粘膜,伤口等进入健康人群体内,使健康人群感染。口腔医院的医、护、患及陪同家属处在这样的环境,气溶胶中的病毒颗粒会增加所有人感染的风险。尤其是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局部爆发时期,一旦所治疗的病人是病毒携带者或处于潜伏期阶段,口腔医生的一次治疗,导致健康人群被病毒感染的机率还是不小。目前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今天上午公布的确诊数据,2020年2月2日0时-24时,新增确诊2829例,新增疑似病例5173例。
疫情期间的口腔诊疗防控要求
口腔诊疗涉及口腔及上呼吸道,操作中患者唾液、血液等分泌物借助牙科动力装置播散范围较大,医患接触极为密切,可能导致疾病在人群间的传播,因此口腔医疗机构在疫情期间,应遵照卫生行政部门及疾控中心的要求,结合本机构的实际条件决定诊疗工作的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全面停诊、仅开放急诊、有限开诊或全面常规开诊等四种形式。
口腔医疗机构应完善诊疗区和候诊区的硬性隔离,并有良好的通风通气条件。尽量缩短患者候诊时间,采用分时段预约就诊等措施。无法保证诊疗区和候诊区硬性隔离的医疗机构,在疫情期间建议停诊。收治确需治疗口腔疾病的患者,严格按照三级防护标准执行。
口腔医护人员分级防护
为避免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疫情期间,口腔诊疗机构工作人员应常规做到: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护眼罩、防护面罩、一次性乳胶手套和工作服,工作服每天更换,遇污染立刻更换。建议增加医用防护口罩、隔离衣/防护衣。医务人员在戴手套前和摘手套后,应当进行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严格遵循“两前三后”的原则,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手卫生。
一级防护(标准预防):适用于口腔医务人员在接诊无发热、咳嗽、乏力等感冒症状病人,包括咨询台工作人员、进行非产生气溶胶的口腔常规诊疗操作人员。
防护要求: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乳胶手套和工作服(白大褂),必要时使用防护眼罩或防护面罩。
二级防护(高级防护):适用于疫情期间口腔诊疗机构的预检分诊岗位人员、口腔急诊工作人员、进行产生气溶胶的口腔常规诊疗操作人员。
防护要求:穿戴一次性工作帽、N95口罩、防护眼罩/防护面罩、防护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面加套一次性防护服和一次性乳胶手套。
三级防护(加强防护):适用于疫情期间接诊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
防护要求:有条件者应穿戴防护服,或穿工作服(白大褂)外面加套一次性防护服,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N95口罩、防护面罩及眼罩和一次性乳胶手套。
口腔急诊防控要求
环境要求:相对独立,通风良好,配备完善的消毒设施等。
物表消毒:物体表面使用有效氯含量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遇污染随时消毒。诊疗结束后务必做好终末消毒。
工作人员采取二级防护进行口腔相关检查及操作:穿戴一次性工作帽、N95口罩、防护眼罩/防护面罩、防护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面加套一次性防护服和一次性乳胶手套。
严格遵循医疗废物管理相关规定,做好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及时处理医疗废物及医疗器械。
建议诊疗顺序:以产生气溶胶量的多少决定就诊患者的治疗顺序,先治疗产生气溶胶量少的口腔疾病,如:颞下颌关节注射治疗--口腔外科拔牙→牙体开髓→牙周超声洁治等顺序进行治疗;或者:非“手机”治疗→慢机治疗→快机治疗→超声洁牙等。
口腔急症导致的发烧与新冠肺炎发烧的区别
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口腔急症:某些口腔疾病需要尽早治疗,以减轻不适,并使其对口腔结构的损害减到最小程度。如口腔颌面部外伤、急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急性牙周脓肿、急性冠周炎、牙外伤、颌骨骨折、口腔间隙感染、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急性发作、冠周炎急性期、颞下颌关节脱位等。这些情况下,还是要诊疗的,拖久了也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口底多间隙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威胁生命健康的后果。此时看口腔疾病,一定要记住解决主要问题,别的问题择期再处理,别想趁着放假去医院清洁一下牙齿,去美容一下牙齿的事情!
口腔疾病如口腔颌面部外伤、各种牙齿的炎症和间隙感染,可能会导致病人体温升高。这种发烧,显著特点是:有明显的外伤史,口腔内有明显的病灶牙,仅仅有体温高,一般无干咳乏力等症状;牙痛好几天了,口腔牙龈有肿胀或瘘管,或者面部有肿胀。当然要排除14天内武汉或湖北旅行史居住史,与14天内与相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接触史。如果有条件,可以先去指定医院的发热门诊取个咽拭子,做一下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等结果出来了,确定阴性了再来看口腔疾病。
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患者的口腔疾病处置
明确诊断:严格按照国家卫健委的要求,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建议其至政府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患者口腔疾病不需要即刻处置或可通过药物治疗者,应开具治疗药物并做好解释沟通工作。
对于确需处理口腔疾患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在单独的诊室,三级防护下进行口腔操作,采用四手操作,正确使用橡皮障,做好吸唾吸水,在产生喷雾治疗过程中,全程使用强吸减少气雾污染。
务必做到:严格遵循医疗废物管理相关规定,做好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对于疑似患者接触的医疗废物使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包装单独处理,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应放置于密闭容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包装,单独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处理。
已确诊患者的口腔急诊处置
已确诊患者一定要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治疗“新冠肺”,口腔疾病待“新冠肺”康复后再治疗。
洋洋洒洒几千字,也许是废话连篇!!!
总结一下,简单说疫情期间“口腔诊疗六要素”:
执行上级政策+确为口腔急病+医护防护到位+诊疗环境安全+病人评估专业+仁心仁术精湛
以上内容,为一家之言,不是行业标准,更不是“金标准”,仅供参考!!!
感谢肖炜主任、冼雁葵主任、姚月娴医生、梁健灵医生、刘伟医生等人在本文的贡献!!!
本文是张清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