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音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肿瘤患者本身免疫力低,是不是出现了发热就要考虑新冠肺炎?

发表者:高音 人已读

近一个月,武汉的新冠肺炎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很多医院出现停诊的情况,对于肿瘤患者更是雪上加霜。大家不出门,不见面,偶有有个咳嗽都要警惕万分。那么,很多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或者治疗间歇期,也会出现发热,是不是出现了发热,就要考虑新冠肺炎呢?今天,想给大家科普一下肿瘤患者发热的鉴别。

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也有些患者呈现低热或者无明显发热。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 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咽拭子、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可检测核酸。

下图是一位新冠肺炎的患者的体温情况。大家可以看到患者体温基本上是在37℃左右波动,仅有一天出现高热。


image.png

除了发热、呼吸道症状的出现,新冠肺炎患者还要具有流行病学史,也就是14天内到过疫区,或者接触了来自疫区的人,或者接触了聚集性发热病例等情况。如果咱们的肿瘤病人并没有到过武汉,也没有接触过来自湖北境内的人,突然出现的发热,会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或者化疗间期出现发热、乏力、腹泻,我们要警惕是否出现了骨髓抑制。也就是骨髓的造血功能受到了抑制,导致白细胞总数减少。化疗的作用机理是杀伤体内增殖旺盛的细胞,我们称之为“枪打出头鸟”,如杀伤肿瘤细胞、胃黏膜细胞、毛囊细胞,而骨髓造血细胞同样增殖活跃,所以容易受到攻击,从而出现无法有效造血,进而导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减少,称之为骨髓抑制。如果把白细胞比作一支军队,中性粒细胞就是其中抵抗细菌感染的主力部队,如果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能增加感染和发热的风险。骨髓抑制常常出现在化疗结束的7——14天。如果化疗间期患者出现了发热,一定要去查一下血常规,如果血常规的化验单上提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那么就应该开始联系您的主管医生,从而决定进一步的处理。

71f2777edef84c8988aaa53ac559406e.jpeg

还有一种发热,出现在肿瘤患者身上:每日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之间,并不会出现周身发冷的情况。大部分时候白细胞正常,并无明显升高或降低。这种时候,我们就要考虑是否有癌性发热的可能了。什么是癌性发热呢?癌性发热是指癌症患者在排除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出现的直接与癌症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和患者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因治疗而引起的发热。说的更明白一些:癌细胞在快速增殖的时期,就是肿瘤快速进展期,由于肿瘤的迅速扩大,导致肿瘤内部出现坏死液化,坏死液化的细胞能释放出致热物质,从而使病人的体温升高。癌性发热通常是持续性的,一般至少持续2周以上时间。

中医认为癌性发热属于“内伤发热”的范畴,因癌症患者病程迁延日久,正气不足,阴血耗伤,阳气虚衰,而致湿热蕴遏、瘀血内结、痰浊郁伏、情志郁久不畅。张介宾在《景岳全书杂病谟》中记载"至若内生之热,则有因饮食而致者,有因劳倦而致者,有因酒色而致者,有因七情而致者,有因药饵而致者,有因过暖而致者,虽其所因不同,在内者但当察脏腑之阴阳"。癌性发热的病因病机纷繁复杂,但总而言之不外由于人体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加之以外邪乘虚而入,可见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三类错杂。

所以,综上所述,肿瘤病人出现了发热,除了要考虑细菌性的感染、病毒性的感染,还要考虑是否有骨髓抑制或癌性发热的可能。那么疫情期间,如何判断发热呢?请看下图。

1581932229865235.png

最后,疫情期间,还是要提醒各位肿瘤患者:戴口罩,勤洗手,畅情志,适运动,调饮食。如果出现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欢迎线上咨询。

本文是高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