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对前交叉韧带手术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误解一:医生通过手术对前交叉韧带进行“修复”
正解:人体内很多的软组损受伤后会自我愈合,例如大部分的肌肉组织;有些软组织损伤后需要通过手术修复,达到愈合,例如肩关节肩袖;但很可惜的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愈合率极低,也就是说,前交叉韧带一旦出现完全撕裂/损伤,即使通过手术进行缝合也是很难愈合,大概率会失败。
目前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手段,临床上的金标准是“重建手术”。重建手术的意思,是用其他的材料,例如自体的肌腱、异体韧带、人工韧带等,“重新建造”一条新的前交叉韧带,来替代原先损伤的韧带。因此,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并没有用到原有的韧带残端,也就谈不上缝合修复。如果患者在术后仔细研究出院清单上的手术名称的话,一定会发现“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而不是“修复手术”。
误解二:前交叉韧带手术后需要“静养”很久
正解:这个误解其实不单是针对前交叉韧带手术。在很多人眼里,手术非常伤“元气”,因此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陪同的家属面对病人术后相对虚弱的状态,往往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养养好”。但是,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病人,恰巧不能“静养”。静养带来的主要问题是关节粘连和肌肉萎缩。
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病人,一定在术后48小时内开始积极的康复训练和治疗。我对于手术后48-72小时患者的要求包括:自主完成直腿抬高动作并每天坚持训练,自主完成屈膝活动度训练(小于90°),佩戴支具下的双腿站立、单腿站立、缓慢行走等。并且鼓励患者尽可能完成个人生活中的大部分动作。术后康复活动越主动积极,恢复越快。
误解三:前交叉韧带手术后的目标是为了“正常行走”
正解:前交叉韧带损伤后的病人,其膝关节的行走能力某些情况下确实有可能受到影响:在伤后早期可能会因为关节肿痛无法正常行走。到了伤后的中后期,也可能因为膝关节肌肉萎缩或稳定性差,而无法长时间行走。在前交叉韧带手术后的前期,因为手术后急性炎症反应的疼痛肿胀而无法自如行走。但是这并应该影响我们对于手术治疗的目标和预期。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非常典型的运动损伤。在前交叉韧带损伤后,通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和保守治疗,其实大部分患者的膝关节行走功能就可以不受太大的影响。前交叉韧带所影响的膝关节功能,实际上是运动功能,与日常行走关系不大。同理,当我们完成了膝关节前叉重建手术后,也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可以正常行走,而是应当逐步恢复跑跳运动能力,甚至回到原先的的运动水准。
本文是叶庭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