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跳不舒服怎么办?
所谓心跳不舒服医学上称为心悸。那什么是心悸呢?其实是一种自我感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心跳过快或者过慢都会出现。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心律不齐(心律失常),再通俗地说就是你能够感觉到心脏在跳动就是心悸。
正常成人心率(频率)是60-100次/分钟(或者50-90次/分钟),我们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这个频率的心率,所以即使偶尔心率超过或者低于正常时,我们都会感觉到心悸。
然而,还有一部分人,心率正常也会出现心悸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虽然心率正常,但有可能是心跳节律异常;正常人心脏跳动的节律是窦性心律,而出现非窦性心律时,即使心率正常,也会有心悸的感觉(因为节律可能异常)。
还有一部分人,确实有心律不齐,但为什么却没有心悸的感觉呢?比如早搏、房颤等,这是因为机体已经习惯了这种心跳节律,习以为常了,所以不会感到心悸,但这毕竟是不正常的心律,时间长了会改变心脏的结构和心功能的改变(如心肌病、心脏变大、心功能不全、心衰)。
临床上经常会有人问,出现心悸、心跳快、心慌、心率慢该怎么办呢?先不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看一下心律不齐的种类,如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医生眼里心律不齐的种类繁多,不管是心跳慢还是心跳快都包含很多种类,而普通人可能只关注到了第一、二列的心律不齐或者心跳快、慢,很少知道后面的知识了;然而,对专业的心内科大夫来讲,至少会关注到第三、四列甚至第五、六列的内容来确定是哪种类型的心律不齐。因为,不同种类的心律不齐其形成原因、发病机制、治疗方式以及预后可能完全不同(有的不需要治疗,观察即可;有的药物治疗即可;有的可能需要手术也不一定能治好),有些治疗方式甚至是矛盾的。
由此看来,明确诊断是什么类型的心律不齐至关重要。
那么,怎么知道我是哪种心律不齐呢?最简单、最可靠、最便宜、最快捷、最准确的办法就是,在发作心悸的时候做一份心电图,心律不齐的类型基本可以诊断明确,这就是为什么大夫总会让做心电图的原因(当然心电图的作用还不止于此)。
有的人会说,我发病的时候就几分钟,时间很短,还没来得及做心电图就好了,怎么办呢?当然也有办法:
办法一、
1.如果你发作比较频繁,1-2天发作1次或者1天内发作多次;
2.如果你发作很有规律,比如发生在活动、紧张、睡觉、生气、情绪激动时、餐后等。
如果有以上规律,可以做个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只要佩戴期间出现心脏不舒服,动态心电图都能够捕捉到,告诉医生发生不适的时间,医生就能够调出来当时的心电记录从而明确诊断,进一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办法二、
如果发作频率很低,数年、一两年、半年、几个月才发作一次,可以去医院用药物刺激、电极刺激(食道调搏)的方法诱发出心悸,也能够明确诊断。
办法三、
近期确实不方便去医院的,
1.如果确定自己心率慢时并伴有不适,可以应用提高心率的药物暂时治疗,如心宝丸等;
2.如果知道自己是心动过速,也可以暂时应用减慢心率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药物等暂时控制,等到方便时再去医院明确诊断。
最常见的心动过速为窦性心动过速,可以参照我写的科普文章:为什么我心率总是很快(点击可查看)查找原因并治疗。
本文是谭远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