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高岳
张高岳 主治医师
上海计生所医院 男科

怀孕妊娠期女性「尿路感染」药物治疗

1972人已读

尿路感染是女性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由于解剖结构和激素水平的变化,妊娠期女性更容易罹患尿路感染。妊娠期是一个敏感时期,许多疾病都会不知不觉缠上准妈妈。

一、女性妊娠期尿路感染易感

女性在妊娠期间发生尿路感染的频率比较高,高达7%10%。这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1分泌物增多:怀孕期间阴道的分泌物会相应增多,女性尿道口位于外阴部,邻近阴道口及肛门,加之阴道排出的分泌物,常使会阴部比较潮湿,和有来自阴道炎性分泌物及粪便,皮肤上的细菌滋生繁殖,使尿道口被污染,因为女性尿道生来直、宽而短,仅35厘米长。

1.2输尿管扩张:受逐渐增大的子宫的压迫,输尿管会被动性的扩张,同时在孕激素的作用下输尿管壁肌张力降低,蠕动减弱、减慢,使有利于细菌的逆流向上。

1.3尿液含糖高:妊娠妇女的尿中含有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有利于细菌滋长。

1.4排尿不通畅:到怀孕晚期,膨大的子宫压迫膀胱和输尿管,这些会造成尿流不畅和尿潴留。潴留的尿液不仅对泌尿道的粘膜有刺激,而且容易创造细菌滋生的便利条件。

1.5细菌移位:妊娠子宫挤压肠管引起便秘,易使大肠中细菌从肠管经淋巴系统侵入尿道、膀胱、输尿管及肾盂;

1.6抵抗力减弱:准妈妈怀孕后,需要把身体的一部分营养提供给宝宝,妊娠期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被致病菌趁虚而入。或者其他部位感染的细菌,可经血液循环扩散至泌尿系统,从而引起尿路感染。

二、临床症状

妊娠期尿路感染,轻者可引起膀胱炎,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重者为急性肾盂肾炎,除有明显的膀胱炎症状外,还可有腰痛、发热、寒颤等全身症状。

2.1下尿路感染时,孕妇可能有尿频、尿急、尿痛,有时还有血尿等症状下尿路感染如不积极治疗,细菌可侵入输尿管及肾盂,产生上尿路感染。

2.2上尿路感染时产生肾盂肾炎,有的甚至产生急性肾盂肾炎患急性肾盂肾炎时,孕妇可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寒颤、高热、腰痛等,治疗此症时会大量用药,若继续妊娠胎宝贝可能发生畸形,或导致先天性疾病等急性肾盂肾炎可诱发妊娠中毒症,造成胎宝贝早产、体重下降、甚至死亡等即使分娩成功,仍会继续影响母婴,甚至导致母亲的肾功能衰减。

三、妊娠期尿路感染的治疗

无症状菌尿是首个被明确的与围产期不良结局密切相关的亚临床感染之一。无症状菌尿的孕妇产出早产儿或低体重儿的概率是没有菌尿的女性的20~30倍。

建议妊娠前3个月每月均行一次尿培养检查药物治疗前行尿培养+药敏试验,针对性用药。

怀孕期间治疗无症状性菌尿可使孕妇继发肾盂肾炎的风险从2035%降低到1~4%,也能改善胎儿的状况,减少产出低体重儿和早产儿的概率。

建议:患有无症状菌尿或有症状尿路感染的孕妇应该接受口服抗菌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

3.1药物选择原则:安全、副作用少

妊娠尿路感染则又有别于非妊娠者,因为除了母体之外,还有一个正在不断发育中的小宝贝。无论医生或是孕妇本人,头脑里必须增加一根弦,注意药物对幼小生命的近期和远期影响。惧怕药物的不良影响而有病不用药,不行!因为感染对母子都有威胁。不考虑胎儿之承受力而单纯追求杀菌,甚至滥用不适宜药物,也不行!因为"玉石俱焚"简直是罪过。

因此,抗生素的选择既要考虑药物有效性及低耐药性,更要考虑避免对孕妇和胎儿产生的不良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无毒性和致畸性的药物。使用抗生素前应先行尿培养,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参考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关于抗生素在妊娠期应用的危险性分类,依次分为ABCDX类,尽可能使用AB药物。

申明:以下涉及的药物均不注明具体的药物具体使用剂量,因为药物产家多样、剂型品种繁多,建议在医师指导下用药,避免因为用药剂量不够、疗程不足导致治疗效果欠佳,这是对您自身及家人负责。

3.1.1β内酰胺类:杀菌性抗生素,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具有低毒性以及极低的致畸率或胎儿中毒风险,怀孕期间可照常使用,属于B类。

其中青霉素类(青霉素V钾、阿莫西林和头孢菌素类(头孢~三代口诀:一拉定唑林氨苄,二呋孟替克丙烯,三肟他啶哌曲松灯光至今还未发现对胎儿的致畸作用,可用于妊娠全过程。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例如氨曲南和碳青霉烯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均可穿过胎盘,在胎儿体内达到高血药浓度如果强烈需要,可以在妊娠期间使用。

3.1.2磷霉素:杀菌性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此类药物几乎完全由肾脏排泄,在尿液中可保持高浓度,尤其适用于下尿路感染的治疗。目前的研究表明,磷霉素是安全的,属于B类。

3.1.3呋喃妥因:属于B类。为抑菌性抗生素,可改变细菌的糖代谢。此类药物出现的最高浓度在泌尿道,血药浓度较低。

注意:呋喃妥因在妊娠晚期禁用,其可导致新生儿红细胞溶解,造成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

3.2妊娠尿路感染要谨慎使用这些药物

第一类:氨基糖苷类常用有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还有依替米星),属于D

这类药可通过胎盘,对胎儿造成肾毒性和耳毒性等副作用,不建议用于妊娠期孕妇尿路感染治疗。

第二类:喹诺酮类(常用有氟哌酸、泰利必妥,各种"某某沙星"),属于C

这类药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可引发小鼠的骨骼发育障碍,甚至出现软骨坏死,在人类则未有研究报告。因此,不用为宜,真的要用的话,服药时间也不应太长。

第三类:四环素类(常用有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属于CD

这类药可以引起胎儿骨骼发育不良和将来牙质发育不良。幸好,此类药已逐渐被淘汰而少用,但在某些边远地区,由于医务人员接受医学信息较缓慢,也仍有使用者,应予注意。可抑制细菌蛋白质生成而产生抑菌性。考虑到四环素可以穿过胎盘并牢固的结合钙,在妊娠4个月后禁忌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可附着在发育中的牙齿与骨骼上产生黑色沉淀导致牙齿脱落以及骨骼生长抑制;也可以导致胎儿左室流出道梗阻,胎儿轻度功能障碍和严重的母体肝毒性。在妊娠前3个月,四环素类被用作二线抗生素。

第四类:氯霉素

这类药会引起灰婴综合征,也就是出生时,全身灰紫,缺氧而死亡。

第五类:磺胺类药物(磺胺异恶唑,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等),D

这类药物可以抑制细菌的新陈代谢。其可穿过胎盘在胎儿体内达到高血清水平。它可导致无脑儿,左心发育不良,主动脉缩窄,后鼻孔闭锁,横向肢体缺陷以及膈疝等概率增高。磺胺类(包括多种磺胺,常用为新诺明,又称百炎净),在孕期6个月以上时服用,将来胎儿出生时易发生核黄疸(一种较严重的新生儿疾病)。

四、预防6个好习惯远离尿路感染

4.1亲水尿路冲洗。准妈妈患尿路感染之后,应该多喝水、勤排尿。每天至少喝水15002000毫升,每隔23小时排一次尿。大量尿液的冲洗可以清除部分细菌和炎症分泌物,是治疗尿路感染的重要方法。

4.2饮食禁忌患尿路感染后,准妈妈要格外注意饮食,辛辣食物会加重尿路刺激症状,使排尿更加困难,要少吃;

4.3勤清洗睡前、便后用温水清洗下身。清洗顺序应先洗外生殖器,后洗肛门,避免交叉感染。夫妻双方均应养成每晚清洗的习惯,毛巾、水盆、脚布应分开,洗脚与洗外阴的毛巾也应分开。

4.4节制性生活频繁或不洁的性生活会导致尿路感染。特别是原有尿路感染病史的孕妇,孕期最好避免性生活。有条件的话,房事前男女双方都应先洗澡,或者用温水清洗下身。房事后女方应排空膀胱,可起到冲洗尿道,减少感染的作用。

4.5不憋尿过度憋尿会造成尿液浓缩而刺激膀胱粘膜,导致发病。

4.6侧卧怀孕中晚期,增大的子宫在仰卧位时压迫双侧输尿管,使尿液停留而易于感染。取侧卧位,特别是左侧卧位时,可解除子宫对输尿管的压迫,不仅利于尿液通畅、预防尿路感染,而且对增加胎儿血液供应量也有益。

4.7宽松裤子要宽松,太紧的裤子会束压外阴,使得细菌容易侵入尿道。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对输尿管的压迫。

4.8及时就诊:患病后一定要去医院诊治,切勿拖延以待自愈。急性期一般在1周内应卧床休息。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过度劳累或病后休息不好会导致感染复发和转变为慢性。

张高岳
张高岳 主治医师
上海计生所医院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