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吞咽障碍?怎样提高进食能力?
李欣 苑爱云 赵建慧
据统计,我国有25~45%的儿童尤其是婴儿存在吞咽障碍,很多宝妈们为此苦恼不已。吞咽能力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实从新生儿开始我们已经在接受进行吞咽能力的训练了。但是,在儿童吞咽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甚至吞咽障碍的现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一、何谓吞咽障碍?
吞咽是指食物经咀嚼而形成的食团由口腔运送入胃的整个过程,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括约肌或食道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的进食困难。
二、儿童吞咽障碍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早产、低体重口咽部疾病:腭裂、口咽炎、口咽损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瘫、发育迟缓、脑炎及脑外伤等食管疾病:如食管炎、胃食管反流、贲门失弛缓症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球麻痹、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等
三、吞咽障碍的常见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1、咀嚼障碍、吞咽障碍、口腔闭合能力差、经常流口水、误吸及误咽。
2、不喜欢固体食物,喂食时间长,进食易呛咳,不会用杯子持续喝水。
3、口腔、舌、咽喉感觉异常、牙齿发育不良,咀嚼及吞咽的运动协调不良,呼吸协调不良等。
四、吞咽障碍有哪些危害?
1、摄入不足导致体重低下、生长迟缓、营养不良
2、误吸、呛咳可导致窒息、吸入性肺
3、部分宝宝出现语言发育落后等
4、不良社会心理效应:如逃避进餐,进餐时焦虑、恐慌、失望等
五、如何提高孩子的进食和吞咽能力呢?
1、姿势和体位管理
调整孩子在进食期间的姿势和体位,利于更好地保护呼吸道以及给食物和液体的输送提供的安全的环境。主要方法包括:
a.头颈部屈曲——将下巴向颈部方向下压:使喉入口狭小化,减少误吸风险;增强舌根部的驱出力,有助于咽食团通过。
b.头颈部伸展——将头部轻轻上抬:利用重力促进食团向咽移动,但会增加误吸的危险。
c.颈部旋转——使食团通过非障碍侧,促进食团的移动;可减少误吸。
d.躯干垂直体位——膝盖与臀部成90度,双脚着地并给予一定需要的支撑,减少误吸风险。
e.固定头部—— 给予头部支撑以让下巴角度处于自然中立状态。
f.侧卧——躯干与水平面呈30°~60°,颈部前倾,肩背部垫高,健侧喂食。可使用枕头或侧躺婴儿椅,给与躯干和头部支撑。
2、饮食调整
食物的调整包括调整食物或液体的粘度、质地、温度、一口大小、食物的味道以达到安全又容易的吞咽。典型的食物调整包括:将稀薄的液体变粘稠,将固体硬食物软化,切块或打成泥;使食物柔软易于咀嚼,通过咽及食管时容易变形;有适当粘度、不易松散,在口腔内容易形成食团,不易有残留。饮食调整同时也可以结合个人家庭的喜好来进行改变。
3、辅助用具及餐具使用
利用辅助用具,可通过控制食团大小或达到最适宜的液体流动速率来提高吞咽的安全性,从而为有吞咽障碍的孩子培养独立进食的能力。
常用辅助工具包括:特殊奶嘴、缺口杯加重的叉子和勺子、特殊角度叉子和勺子分餐盘、吸盘碗防滑垫,防止盘子杯子滑动
六、家长在家庭环境中要注意什么?
家长在家中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不要给孩子造成吃饭前的恐惧感,在选择食物上可以做成可爱卡通的形状,引起宝宝想要吃饭的兴趣、在家中也可以放一些舒缓的音乐,使用的器具上颜色丰富多样,这样都是促进孩子进食的辅助方法。
总之,吞咽障碍宝宝在进食过程中,家长需要格外注意。只有家属积极配合、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才会看到效果,才能让宝宝重新拾得享受美食的信心与能力。
本文是苑爱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