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开刀了,难道就只能喝汤了吗?
旧历年末,新冠来袭。为抗击疫情,医学权威专家为抗疫献计献策、广大医护人员抛家弃子奔赴一线与疫情作贴身肉搏,而百姓们则听从政府的统一部署,减少出门、不聚众,社会各界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共同谱写了一曲抗疫的乐章。
在这次疫情期间,张文宏这个名字频繁被提及,他用自己的朴实无华的方式分析疫情、让老百姓了解疫情、指导我们老百姓如何应对疫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最近,张文宏老师在4月2日晚的“爱心暖游子、携手共抗疫——支持海外华侨华人、留学人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爱心连线(英国、南非专场)”直播中表示,生病了就不要喝白粥,因为喝白粥是没有用的,提高不了抵抗力!他建议要多喝牛奶、多吃鸡蛋和牛排,因为这些食品都属于高蛋白食品,多吃这一类食物才能保证营养、增强免疫力。


这其实和我们广大的胃癌患者的术后饮食是相通的,今天,就让我来和大家谈一下胃癌患者术后的饮食调整。我们分为术前、术后住院期间和出院后三个阶段来聊一聊!
一、术前饮食
对于绝大部分的胃癌患者手术前可正常饮食(以容易消化的半流质为主)。对于伴有幽门或贲门不全梗阻的这部分患者,一般采用以口服营养补充剂(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s,ONS)为主的流质饮食,必要时给予部分肠外营养(即静脉营养支持,后同)。对于幽门及贲门完全梗阻的患者,应禁食、使用全肠外营养支持。对于营养筛查及评估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的患者(偷偷告诉你,我们护士小姐姐在每个患者入院后都会对其营养状况进行仔细评估的哦),应及时进行口服营养补充或营养支持。
这个时候有的老铁就要晕了,什么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ONS、全肠外营养,这些专业名词傻傻分不清啊,有木有?下面让小王医生给大家划划知识点!
1、流质饮食
所谓流质饮食呢,就是呈液体状的食物,或在口腔内能溶化为液体的食物,这一类食物一般比半流质更容易消化和吸收。
常见的流质饮食包括米汤、藕粉、牛奶、酸奶、豆浆、红豆汤(真的是红豆汤,光是汤啊)、果/蔬汁、菜汤、荤汤【包括但不仅限于,清鸡汤(为啥不是鸡汤,请你自己品、你细品)、清肉汤(同前)、猪肝汤、鸽子汤、鱼汤、甲鱼汤、老鸭汤、骨头汤】及ONS(特殊医疗用途配方食品,主要是一些营养液和营养粉,但绝对不是我们经常送礼的那些所谓蛋白粉,至于原因,文末会告诉大家的)。
2、半流质饮食
这类食物外观呈半流体状态,比软饭更容易咀嚼和消化。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A 主食类:各种粥类,如肉末碎菜粥、鱼泥粥、豆沙甜粥。
B 面食类:如面条、面片、馄饨、松软的发面蒸食等;
C 蛋类:蒸蛋羹、蛋花汤等;
D 奶类:各种奶制品;
E 豆类:豆腐脑、豆腐汤等;
F 水果类:果泥、果汁胶冻等;
G 菜类:菜泥、软素菜等;
H 肉类:各种肉糜、肉泥。
3、口服营养补充剂
20世纪50年代,口服营养补充起源于宇航员饮食,后逐渐应用于临床的营养支持,称为“特殊医学用途的配方食品(Food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FSMP)”。国内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临床医学,目前有包括肿瘤等在内的13种疾病特定配方。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属于特殊膳食用食品。当目标人群无法进食普通膳食或无法用日常膳食满足其营养需求时,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可以作为一种营养补充途径,对其治疗、康复及机体功能维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营养支持作用。此类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的治疗作用,产品也不得声称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功能。该类产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品配合食用。根据不同临床需求和适用人群,《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 29922-2013)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分为三类,即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和非全营养配方食品。
4、全肠外营养
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ol Alimentation,TPA/TPN,是指完全经静脉途径输入营养物质,以维持机体正常生理需要和促进疾病康复的治疗方法。应用肠外营养的患者多有肠内的禁忌,所以需要外界给予患者营养的时候首选肠内营养,当患者存在肠内禁忌症时再考虑肠外营养。
二、术后住院期间饮食
随着胃癌领域各方面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作者所在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外科)对于术后病人常规不留置胃管和小肠营养管,这些改进作为我科推行的舒适外科的一部分,已经极大地改善了我科胃癌手术患者的术后体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对于术后未留置胃管、小肠营养管的患者:
1、术后第1、2天(手术第二天记为术后第一天)
这两天是禁食期,一般不建议禁食。
2、术后第3天
可以逐渐开始少量的饮水,如无明显不适,可以分次少量进食清流质。那什么是清流质呢?主要包括温开水、低浓度糖水/盐水、米汤/粥汤、菜汤和一些容易消化吸收的短肽型肠内营养剂等。
3、术后第4天
如果第3天口服清流质比较顺利,没有明显不适。那第4天可以在前一天的基础上和逐渐加量,并增加流质种类,加一些荤汤和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然后就是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自主调整每种流质的量,等到口服流质达到一个满意的程度,那恭喜你出院啦!
总的来说就是“由少到多、由稀到浓、少量多次、量力而行、逐步过渡”的原则。只要能遵循上述原则,一般来说大多数患者都能顺利康复出院啦!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揭一揭传统上受到老百姓亲睐的各种汤的老底。
一般来说,如果家里有人住院开刀了,亲属总免不了炖鲫鱼汤、黑鱼汤、甲鱼汤、黄鳝汤、老母鸡汤、老鸭汤、猪脚汤、鸡爪汤、筒子骨汤……那叫一个琳琅满目啊,可问题来,这些汤真的那么补吗?
至于补不补气,这个东西不好讨论,咱们先放一边,先来谈谈这些汤的营养价值。
其实,关于肉汤中,是肉有营养还是汤更有营养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有争议。其实肉类富含蛋白质,而大家也知道,蛋白质受热会变性凝固析出,难溶于汤中。只有那些游离氨基酸、小肽、谷氨酸、谷氨酰胺、肌酸、B族维生素、钾等易溶物质才会溶于汤中。事实上以鸡汤为例,鸡汤里面所含蛋白质仅在1-2%左右,远低于鸡肉中的15%左右。
有人认为一个汤如果煮到乳白色,那一定是很补了,因为营养都煮进汤里了啊。事实真是这样的吗?其实不然。一个汤要呈现奶白色,只要具备三个条件——脂肪微粒、乳化剂和水。我们在煲汤时汤里富含脂肪的原料,在煮沸翻腾作用下,脂肪形成微粒。脂肪微粒外面被乳化剂包裹形成稳定的乳化体系,汤变白的程度实际上是由脂肪含量决定。在加热翻腾过程中,烹调油或食材中的脂肪组织被粉碎或变成细小微粒,同时卵磷脂、明胶分子和蛋白质发挥乳化的作用,使汤变成水包油的乳化液,乳化后的脂肪微滴反射光呈现白色,因此呈现出奶白色。从这个角度看,汤越白,脂肪含量越高,别说是肿瘤术后患者,就是普通人、痛风患者也要少喝高脂汤啊!
综上所述,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其实平时我们给患者所喝的各种营养汤其实主要成分是脂肪,蛋白质含量微乎其微。
三、出院后饮食
出院后的饮食基本还是延续术后住院期间的饮食原则,在术后8-10天左右开始尝试过度到半流质饮食,在经过1-2周(根据个人情况)的半流质饮食后慢慢过渡到普通软食。普通软食要将食物切碎、炖烂、煮软,常见的有面条、软饭、馄饨、肉片、鱼片、冬瓜、番茄、豆腐等。
在这里我们要提醒各位家属的是,一定要“舍得”给他吃,一定要逐渐过渡,不要长期喝汤、喝粥、不吃肉。笔者在门诊经常能看到术后一两个月还在喝粥,肉么肉不吃、营养粉么营养粉不吃,这是闹哪样,是开完刀顿悟,准备辟谷了?本来开完刀营养需求就旺盛,加上术后消化吸收功能差,就需要你加强营养,而你吃地还远远比平日少,换谁能吃得消?我常常和家属开玩笑说,你们不要傻兮兮的,回家天天炖大补汤,病人喝汤,你们吃肉,最后病人面黄肌瘦,你们还来怪医生刀没开好。所以一定要科学“喂养”,不要老是听人家说啥偏方,现在信息社会,真有啥验方,早就全国推广开了,还用得着您靠缘分去找?
文末彩蛋来啦!为什么我们医生一般不建议大家吃蛋白粉咧,因为市面上的蛋白粉一般是由大豆分离蛋白、乳清蛋白、酪蛋白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粉剂。作为一种食品,蛋白粉有营养(就蛋白质咯),但也有不足。它的主要成分就是蛋白质,比较单一,不能替代我们日常的饮食,也不能治病,短期吃一下问题不大,但是长期吃、特别是我们消化道肿瘤患者,本来肿瘤就消耗(不单单是蛋白质)、消化吸收功能又不好(消化道长肿瘤了嘛),你让他/她大量进食纯蛋白粉(是不是想想就很涨肚啊?),吃又吃不下、吃下了营养又不够(其他营养成分不够呀),是不是很惆怅,所以敬告广大消化道肿瘤患者及家属,千万谨慎选择ONS,不能因为家里有现成而“委屈”患者!
得咧,今天就聊这么多,下次咱们再会!
本文是王江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