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碧云
张碧云 主任医师
广东省生殖医院 生殖免疫科

也聊聊“宫寒”的那些事儿

3336人已读

祖国医学的“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与现代医学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的内分泌调节轴的理论依据是一致的。“宫寒”理论中,狭义的“宫”是指子宫,广义的“宫”包括女性内生殖器中的子宫、输卵管、卵巢。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腹坠胀、疼痛、得热则缓和,白带量多,月经周期延长,月经量减少且经色黯,伴血块,严重者可闭经;月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喜温喜按,得热后疼痛缓解,白带清稀量多;脉沉紧,舌质淡或暗,苔薄白多津。中医文献中我们可以发现,“宫寒”确实存在,但其并不是一个专有病名,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宫寒”表述成一种症状、疾病状态或者疾病的机理更为准确。

清代陈士铎在《石室秘录.子嗣论》中说到:“胞宫之脉,即以受物者,暖者受物而冷者杀物矣”,从而提出了“宫寒不孕”的理论。中医按照月经周期阴阳转化的理论,认为排卵期重阴化阳则排卵,阳盛则暖,卵子得以着床而受孕,认为排卵功能障碍,是肾-天癸-冲任之间的协调失约,肝、脾、肾功能失调所致,其中肾虚为该病的病机。肾精亏虚,卵子难以发育成熟,其后卵子的正常排出有赖于肾阳鼓动,排卵后基础体温出现高相,为阳气活动旺盛的时期,受精卵着床受孕同样需要肾阳的温煦。故而,中医专家们均认为,宫寒是导致不孕的主要因素,而寒、痰、湿、瘀是宫寒不孕的主要病因,四者相互影响。

那么,在处理“宫寒”上,传统医学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呢?

1、穴位艾灸

艾绒为天然纯阳之物,经常艾灸可调理女性身体状态,平衡虚寒。常常艾灸的穴位包括:八髎灸、肾俞穴、脾俞穴、关元穴及足三里穴。用点燃的艾条施穴位温和灸,当感受到热度向深度放射时,或出现艾感感传时,艾灸每穴灸2-3分钟,每周4次,3个月为一周期,可期改善。

2、运动

所有引发身心愉悦的运动,如瑜伽、太极、八段锦,跑步等均可,每周运动3-5次,可根据个人体能每次30-60分钟即可。动则生阳,运动可以改善体质,每天保证半小时的运动时间,能改善循环,气血流通,寒湿不易留滞。

3、足浴

宫寒及阳虚体质者,下半身要注意保暖,可以每日,尤其是经期前后注意足浴,即泡脚。足浴方:草红花5g,艾叶5g,干姜10g,一起煮沸后足浴。足浴时候,水需要没过三阴交穴位。足浴可促使全身血脉的流通,继而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

4、食疗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30g,生姜30g,羊肉500g,水300ml,煮沸后文火1小时。此方来自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为千古名方,药食同源,大人及小孩均可使用,无禁忌。

5、助孕方剂

常用暖宫药:直接的有:艾叶、桂枝、干姜、吴茱萸、炮姜、附子、肉桂、紫石英、小茴等。间接的暖宫药,包括(补血类: 当归、川芎、熟地、阿胶、鹿角胶等);补气类: 黄芪、炒白术、红参等;补肾类: 杜仲、覆盆子、肉苁蓉、鹿角霜、益智仁、续断、补骨脂、冬虫夏草、淫羊藿、巴戟、锁阳、海马等。

同时,对有备孕需求者,推荐一下二方剂:

调经毓麟汤:益母草15g,丹参15g,熟地15g,当归12g,白芍10g,川芎10g, 香附12g,紫河车15g,菟丝子30g,枸杞子15g,覆盆子10g,淫羊藿12g。 功效:改善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是诱发排卵的基础。

解郁种玉汤:柴胡10g,当归12g,白芍12g,白术10g,茯苓10g,熟地15g,枸杞子15g,菟丝子20g,山茱萸12g,香附12g,素馨花6g,玫瑰花5g。功效: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月经失调

(----以上摘自2012年冯宗文主编《妇科经验用方选辑》)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实际上,痛经、不孕、闭经、月经后错、异常子宫出血等症状性疾病的病因复杂,时常伴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各种生殖内分泌疾病,各种盆腔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等,甚至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如卵巢癌、宫颈癌等,虽然中医辨识为宫寒,但仅仅依靠以上传统治疗方法不可取,甚至贻误病情,需要及时中西医结合进行针对性的调治,甚至手术治疗。大家不要被“宫寒”这个高深的词汇吓坏了,也不要被遍地可见的所谓养生机构给忽悠了。


张碧云
张碧云 主任医师
广东省生殖医院 生殖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