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小板增多症的中西医治疗
一、血小板增多的危害
患者可能发生出血、血栓形成,所以在发生栓塞时可能出现相应部位的疼痛、麻木或其他相关表现。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也可有疲劳、乏力等非特异症状。
出血。患者的血小板虽增多,但是如果血小板功能不正常,就可能发生出血。出血常是自发性的,可反复发作,胃肠道出血较为常见,也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黏膜瘀斑、血尿、大便带血。脾大,自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常见脾大,部分患者还可见肝肿大,一般无淋巴结肿大。患者若出现血栓栓塞,则因发生栓塞的部位不同而可有不同表现。肢体血管栓塞:相应肢体不适、麻木、疼痛甚至坏疽。脾及肠系膜血管栓塞:腹痛、呕吐等。肺血管栓塞: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肾血管栓塞:腰肋部痛、腹痛、血尿、寒战、发热等。脑血管栓塞:意识不清、言语障碍、癫痫作、偏瘫等。胎盘血栓:流产、胎儿生长受限。
二、中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
(1)抗血小板药物
可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100mg/d;
不能耐受或有阿司匹林使用禁忌证的患者,可以换用氯吡格雷;
如果已经发生血栓或栓塞的患者,可用纤溶激活剂治疗。
非特异性骨髓抑制药物
(2)羟基脲
首选的骨髓抑制药,可长期间歇用药,常见并发症有可逆的骨髓抑制和口腔溃疡,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禁用。
(3)阿那格雷
不良反应是贫血、心悸、心律失常、头痛等。
(4)干扰素α
常用于年龄<40岁、怀孕或准备生育的患者,剂量为300 万U/m 3 ,每周3次,皮下或肌肉注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流感样症状和精神障碍。
注意:以上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5)血小板单采术
可以迅速减少血小板,改善症状;可在手术前、分娩前、骨髓抑制药无效时使用;
中医治疗
血小板增多症归属于中医“血积”范畴,中医辨治调理都是从疏肝益肾、活血通络角度施治,有望减缓病状,防治血积而淤滞脉络而防治血栓。
本文是徐瑞荣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