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什么都懂,就是不说,观察?治疗?
门诊经常遇到很多因为2、3岁了不说话来就诊的儿童,家长会说孩子什么都能听明白,但是就是不愿意讲话,能走能跑,这是什么情况,需要治疗吗?
语言表达难,说话少,已成为一个临床常见的问题。有些孩子仅仅只是在说话或者说语言表达上存在困难,不说话,或说的少,语言理解能力,游戏技巧,精细动作,思维能力,社交技能和同龄孩子发展都差不多,而在其他方面没有困难。它和脑瘫,自闭症或者其他问题引起的语言发育迟缓不同。
对于有发育障碍的小朋友,及早干预是可以促进孩子的语言,对这类孩子要不要及早干预呢?有些孩子是自我追赶的,有些是要介入治疗的,比如:在婴儿时期很安静,很少咿咿呀呀发出声音;会发的声母很少;不会模仿说词语;和同龄孩子玩的时候有困难(社交技能差);很少使用手势来沟通;大部分会的词语都是名词,很少有动词或其他词性的词语等等, 这类孩子就要及早介入专业的康复治疗。
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最长,那么在家庭中,能做些什么呢?
1.找到孩子的兴趣,跟随孩子的兴趣,提高和孩子互动的紧密性。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看看孩子想要干什么,融入到孩子的世界,再进行机会教育。这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孩子对这个活动感兴趣,愿意和家长一起玩,那就有了很多学习的机会和可能。
2. 营造轻松氛围,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很多家长在和孩子游戏、阅读过程里,会步步紧逼,不停的问问题。孩子语言能力相对薄弱的时候,营造轻松氛围,让他体会到对话和沟通的乐趣。另一方面,孩子的进步需要时间,一直问会让他觉得很无趣,丧失学习的兴趣。
3.给孩子需要的语言示范首先家长可以模仿自己孩子说话的内容,等孩子能够说一些,但说的还不够好的时候,家长们可以模仿孩子的说话的内容,但用正确的语音说出来。家长也可以对孩子想要说的内容进行诠释,比如孩子用手指着东西,可以帮孩子把他想说的话说出来,给予正确的示范。知道在这个情境里他可以说哪些话来表达他想要表达的内容。
4.注意儿童语音发展的规律韵母的发育要早于声母的发育,而一些双唇音,舌尖中音的发育要早于舌尖前音,舌尖后音。因此,在孩子还没开口说话或者说的很少的时候,家长需要注意你引导孩子发音时你的目标音应该是一些孩子早期就比容容易掌握的声音,如:b, m, d, h,而非一些孩子比较难掌握的音,如:zh, ch, sh, z, c, s。要慢慢教。
本文是冯玉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