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发性膝关节骨坏死介绍
自发性膝关节骨坏死(Spontaneous Osteonecrosis of the Knee,SONK)是由Ahlback于1968年首次报告该疾病,指发生于股骨内侧髁负重面深层、原因不明的局部骨坏死,也可发生于股骨外侧髁或胫骨平台。
疾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目前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软骨下骨微骨折(骨折可能导致骨髓中的液体积聚,引起随后的局部缺血和最终坏死)以及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软骨下骨的微循环受损引起水肿,骨内压升高,最终导致缺血和坏死)有关。
该疾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该病发病年龄常大于55岁,男女比例1比3,主要累及膝关节单侧,其他关节很少受累,坏死部位在关节面软骨下骨深处,常常突发剧烈疼痛,负重、上楼梯时疼痛加剧,疼痛常集中于膝关节前内侧,夜间痛明显,疼痛局限于病变区,可出现轻度滑膜炎或关节内渗出,韧带稳定,由于疼痛或关节渗出,膝关节活动度可受限。
该疾病的治疗策略是什么?
SONK病是一个进展性疾病,临床诊断中常使用Ficat分期,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不加以控制和干预,可逐渐加重。对SONK病治疗方法的选择也是建立诊疗时通过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对该病进行分级定位,从而选择阶梯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保膝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等。
自发性膝关节骨坏死Ficat分期
对于早期SONK病患者的治疗(适用于StageⅠ期患者),建议患者必须限制负重及活动,使用消炎止痛类药物、双磷酸盐药物。消炎止痛类药物配合双磷酸盐药物,有助于对疼痛症状的控制,并减少骨髓水肿,缓解关节面塌陷。对于该类病人建议使用双磷酸盐药物或维生素D不少于3个月;同时需定期复查相关影像资料,了解治疗的疗效及病情的控制情况。
髓芯减压术 (适用于StageⅡ期患者)增高的股骨髁骨内压在自发性膝关节骨坏死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髓芯减压术可通过钻孔降低坏死区骨内压,改善坏死区血液循环,有利于骨的营养供给,促进骨的生理愈合。可附加自体骨或人工骨植入术以预防因髓芯减压术而可能导致的骨塌陷,同时可附加髓内钻孔使血液进入坏死区,刺激间充质干细胞以促进新骨的形成。
骨软骨移植术 (适用于StageⅡ期患者)当自发性膝关节骨坏死病变进展至软骨下骨塌陷时可以考虑行骨软骨移植术。骨软骨移植术的优势:该方法可重建软骨及软骨下骨,替代深层坏死灶;移植的骨软骨内含有原始细胞,可维持骨、软骨的正常代谢。
保膝治疗---胫骨高位截骨术(适用于StageⅡ期患者) 胫骨高位截骨术可通过改变下肢力线,使膝关节面上应力重新分布,将负重转移至未受累的股骨外侧髁,减轻有病变的内侧髁负重,从而改善症状、延缓疾病的进程。该治疗主要用于坏死灶局限于股骨内侧髁且伴有膝关节内翻畸形的患者,同时对于年轻或活动多的患者,该方法可延缓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时间。?
保膝治疗---单髁关节置换术 (适用于StageⅢ、StageⅣ期患者) 在自发性膝关节骨坏死晚期较早阶段,继发性骨性关节炎多累及内侧间室,此时单髁关节置换术是针对该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单髁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其优势在于出血量少、本体感觉好、膝关节屈曲活动范围大、且保留了交叉韧带和更多的骨量等。
全膝关节置换术 特别强调,自发性膝关节骨坏死一般不需要进行全膝关节置换,只有当自发性膝关节骨坏死进展至继发性骨关节炎累及膝关节多个间室时才选择全膝关节置换术。
小结
对于自发性膝关节骨坏死,由于疾病的发展存在不同的阶段,我们的治疗也遵循阶梯治疗的原则。保守治疗包括控制体重、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双磷酸盐类药控制症状;早期Ⅰ期、Ⅱ期可以采用胫骨高位截骨(HTO)保膝治疗;后期Ⅲ期、Ⅳ期也可以采用保膝单髁置换(UKA)治疗;一般不建议使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只有坏死累及全间室时才考虑TKA。
如果您也正在遭受此类疾病,即没有明显外伤的情况下,膝关节突然的开始疼痛,疼痛主要集中在膝关节前内侧,内侧居多,夜间常常感到膝关节不适,24小时静息痛,行走或负重的疼痛加重,要考虑此病。


本文是郝迎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