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白俊敏 三甲
白俊敏 主治医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康复中心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一)

1266人已读

神经源性膀胱 (Neurogenic Bladder,NB) 也称为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 (Neurogenic Lower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 NLUTD),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而产生的一系列并发症的疾病总称。通常在有神经病变的前提下才能诊断。所有可能累及储尿和 (或) 排尿生理调节过程的神经系统病变,都有可能影响膀胱和 (或) 尿道功能,成为 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

脊髓损伤依据发生的部位可分为骶上损伤和骶髓损伤。骶髓以上的脊髓损伤患者,中枢调节排尿的下行通路被阻断,这种协调膀胱、肠道、括约肌功能的反射通路因此被打乱;同时,完全脊髓损伤后膀胱尿道感觉的上传通路被中断,括约肌的保护性反射以及中枢对逼尿肌自主反射的抑制作用丧失,导致逼尿肌过度活动及逼尿肌—括约肌协同性失调,产生逼尿肌高压、残余尿增多、尿失禁及泌尿系统感染等表现,进而长时间导致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积水及肾衰等并发症。骶髓损伤患者根据损伤的神经核团的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如果逼尿肌神经核损伤而阴部神经核完整,表现为逼尿肌松弛或无反射、膀胱容量增大且压力低,外括约肌痉挛,从而导致尿潴留;如果阴部神经核损伤而逼尿肌神经核完整,则表现为括约肌松弛,逼尿肌过度活动或者逼尿肌痉挛,膀胱容量降低,从而导致尿失禁。如果逼尿肌神经核和阴部神经核同时损伤,则出现混合的改变。

脊髓损伤患者每年进行一次泌尿系统的评估。上尿路功能评估包括:血清肌酐、超声、CT、核磁等。下尿路功能评估包括:尿动力学 (urodynamics, UDS)、膀胱造影、膀胱镜检查、腹部平片、肾脏和膀胱超声等。

神经源膀胱主要的治疗目标是预防上尿路功能的退化、降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的风险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白俊敏
白俊敏 主治医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康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