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马志强 三甲
马志强 副主任医师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乳腺、甲状腺、肿瘤外科

乳腺增生怎么办

1250人已读

大部分女性会出现周期性胀痛,经前疼痛加重,经后疼痛减轻,部分患者诊断为乳腺增生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肿瘤外科马志强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是乳腺增生?它由什么原因引起?需不需要到医院治疗?它到底有多大的恶变倾向呢?轻度,中度,可通过调整好心情和饮食,规律的生活习惯,症状会自行消失。重度乳房疼痛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可通过药物调节来减轻症状,而美容院所谓的“精油按摩”不但起不到很好的缓解作用,还会造成水肿加重,适得其反。那么今天让我们从医学专业的角度来解释一下这种十分常见的疾病——乳腺增生症。

1、 命名与概念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过程失常导致的一种良性乳腺疾病,本质上是由于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地增生及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正常结构紊乱。其病理学形态多样、复杂,故临床命名不统一。国外文献通常称为乳腺腺病、纤维囊性乳腺病、乳腺纤维囊性改变、良性乳腺结构不良、硬化性腺病等。《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版》(ICD-10)称之为乳腺囊肿、慢性囊性乳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病、乳房纤维硬化症、乳腺增生等。大中专医学院校常用的外科学教材中称之为乳腺囊性增生病或乳腺病。本文将上述名称统一称为乳腺增生症。

2、 危险因素

乳腺增生症多发生于30~50岁女性。致病原因主要是内分泌功能紊乱。

(1)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

(2)乳腺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异常,使乳腺各部分增生程度参差不齐。

(3)催乳素升高,影响乳腺生长、发育和泌乳功能,同时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

因此,任何导致性激素或其受体改变的因素均可能增加乳腺增生症的患病风险,如年龄、月经史、孕育史、哺乳史、服避孕药史及饮食结构,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

3、临床表现

乳腺增生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乳腺疼痛、结节状态或肿块,部分病人合并乳头溢液。

疾病早期病人主诉的疼痛可为与月经周期相关的周期性疼痛,而乳腺囊性增生病者常为定位明确的非周期性疼痛。

乳腺结节状态包括颗粒状结节、条索状结节以及局限性或弥漫性腺体增厚等,结节常为多个,可累及双侧乳腺,亦可单发。肿块一般较小,形状不一,可随月经周期性变化而增大、缩小或变硬、变软。伴乳头溢液者占 3.6%~20.0%,常为淡黄色、无色或乳白色浆液,血性溢液少见。

4、辅助检查

(1)乳腺超声检查

对腺体丰富且年龄<35岁的病人,首选彩色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对致密腺体中的结节和囊、实性肿物的分辨率远优于乳腺X线检查。超声表现多为回声增粗、增强,内可见低回声结节,结节边界不规则,界限欠清晰,后方回声无衰减或有轻度增强,彩色多普勒仅见少量点状或短棒状血流信号。实性病变呈局限性低回声,囊肿表现为无回声的液性暗区,边界光滑锐利,有明显的病变后方回声增强效应。

(2)乳腺X线检查

X线检查是发现早期癌和微小癌的重要手段,对于微钙化的检查是其他影像学检查不能比拟的。

可触及明确肿块的乳腺增生症病人中超过半数X线检查表现为无明显边界的片状密度增高影或结节影,可伴有钙化灶。钙化常为较粗大砂砾状、杆状或小弧状,分布于乳腺局部,也可弥漫分布于整个乳腺腺体,但每平方厘米钙化数目均<10个。也有部分病变呈腺体密度,较均匀,形态可不规则,边缘模糊或部分边缘清楚。囊肿性病变也表现为结节状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晰。

(3)乳管镜、乳管造影检查

针对乳头溢液的病人,可行乳管镜或乳管造影并结合细胞学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4) 病理学检查针对体检和影像学检查发现的乳腺肿块、局限性腺体增厚,彩色超声检查发现的可疑结节,X线检查发现的微钙化,均须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空芯针穿刺活检、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手术活检)进行明确诊断。需要强调的是,病理学检查是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金标准。因此,没有病理学依据而进行乳腺增生症的诊断是不科学的。

(5) 其他 乳腺磁共振(MRI)、CT可作为对乳腺增生症进行定性并分型的辅助检查。

5、治疗原则

乳腺增生目前没有统一的治疗模式。治疗时应针对不同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类型予以分别对待。对于伴随轻至中度疼痛者以心理疏导及改变生活习惯为主,对于持续性存在的严重乳腺疼痛病人,可予药物治疗。

乳腺增生症病变多弥漫,局部手术切除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该病本身并无手术治疗的指征,外科干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漏诊、误诊乳腺癌,或切除可疑病变。需要注意的是,当病人伴有非典型增生时,应成为临床预防的重点。主要有3种预防方法:密切随访、药物干预和手术干预。

很多患者担心乳腺增生会癌变,这种担心没有很大的必要,网络搜索也是五花八门加重您的心理负担,建议您咨询专业医生或医院来诊给您专业的答复

马志强
马志强 副主任医师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乳腺、甲状腺、肿瘤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