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佳伟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聊聊儿童沙眼

发表者:俞佳伟 人已读

沙眼是儿童眼科门诊中家长们比较关心的常见眼病。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沙眼。哈尔滨市儿童医院眼科俞佳伟

沙眼是一种慢性传染性角结膜膜炎,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是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沙眼曾在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流行,70年代后随着社会生活水平及医疗卫生保健水平发展进步,发病率大大降低。

临床表现:潜伏期514天,多为急性发病,双眼患病,多发生于儿童或少年期。

其症状有异物感,畏光,流泪,较多黏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数周后急性症状消退,进入慢性期,此时可无任何不适或仅觉眼易疲劳,如于此时治愈或自愈,可不留瘢痕。

如反复感染,病情加重。角膜上有活动性血管翳时,刺激症状变为显著,视力减退。晚期常因后遗症,如睑内翻、倒睫、角膜溃疡及眼球干燥等,症状更为明显,并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体征:

早期结膜有乳头、滤泡增生(非特有),同时发生角膜血管翳。晚期睑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睑内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损害,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


沙眼的分期(1979年我国)

Ⅰ期(进行期)

即活动期,乳头和滤泡同时并存,上穹隆结膜组织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Ⅱ期(退行期)

自瘢痕开始出现至大部分变为瘢痕,仅残留少许活动性病变为止。

Ⅲ期(完全结瘢期)

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染性。

检查:

常用涂片检测衣原体包涵体是最常用的筛选方法。

诊断:

WHO要求诊断沙眼时至少符合下列标准中的两条:

1.上睑结膜5个以上滤泡

2.典型的睑结膜瘢痕

3.角膜缘滤泡或Herbert小凹

4.广泛的角膜血管翳

除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

1.结膜滤泡症

常见于儿童。皆为双侧,无自觉症状,滤泡多见于下穹隆部与下睑结膜,滤泡较小,大小均匀相似,半透明,境界清楚,滤泡之间的结膜正常,不充血,无角膜血管翳,无瘢痕发生。

2.慢性滤泡性结膜炎

常见于学龄儿童及青少年。皆为双侧,颗粒杆菌可能为其病因。晨起常有分泌物,眼部有不适感,滤泡多见于下穹隆与下睑结膜,但不肥厚,1~2年后自愈,无瘢痕形成;无角膜血管翳。

3.春季结膜炎

此病有季节性,主要症状为眼痒,睑结膜上的乳头大而扁平且硬,上穹隆部无病变,分泌物涂片中可见嗜酸细胞增多。

4.包涵体结膜炎

以急性起病,滤泡皆以下穹隆部与下睑结膜为著,无角膜血管翳,数月至1年即可自愈,并不形成瘢痕。

并发症

重症沙眼常发生后遗症与并发症,危害视力,常见的有睑内翻及倒睫、沙眼性角膜溃疡、上睑下垂、沙眼性眼干燥症、泪道阻塞及慢性泪囊炎、睑球粘连和角膜浑浊。

治疗

1.药物治疗

沙眼衣原体对四环素族、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类抗菌药物敏感。局部可滴用0.1%利福平或15%磺胺醋酰钠滴眼液,晚上用四环素软膏或红霉素软膏。急性期或严重的沙眼应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可口服多西环素或红霉素。

2.手术治疗

用于眼部并发症,如严重的内翻倒睫等,防止瘢痕形成而致盲。

3、预防

沙眼衣原体常附在病人眼的分泌物中,任何与此分泌物接触的情况均可造成沙眼传播感染的机会。因此,应加强宣传教育,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不用手揉眼,毛巾、手帕要勤洗、晒干;对沙眼病人应积极治疗,并注意水源清洁。

小结:

1.目前观察临床上沙眼发病率较低,确诊率更低。多数患者没有做实验室化验检查。

2.多数家长认为的沙眼只是一些细菌性结膜炎或者滤泡性结膜炎等其他类型的结膜炎症。

3.建议医生及家长重视结膜炎症的化验检查确诊,进而有针对性的科学治疗,而不是盲目用药。

4.沙眼治疗周期较长,用药副作用较大,很多药物儿童禁忌,所以对于沙眼大家更重要的是注意预防。

5.大家尤其是儿童应当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用手揉眼睛,避免接触传染,预防沙眼发生。


本文是俞佳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