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膀胱过度活动症(尿急、尿频、尿失禁)
1.概述 Overview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指尿急、尿频和急迫性尿失禁 ( Urinary urgency, frequent urination, and urge incontinence ) 等临床症状构成的征候群。过去有关名词较混乱,如女性尿道综合征、逼尿肌反射亢进、逼尿肌不稳定、不稳定膀胱等。

2.定义 Defination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以尿急症状为特征,常伴有尿频和夜尿,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上可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instability,or detrusor overactivity),也可为其他形式的尿道-膀胱功能障碍。
OAB无明确的病因,不包括由急性尿路感染或其他形式的膀胱尿道局部病变所致的症状。

2.1相关概念 Related concepts
尿急(urgency) 是指一种突发、强烈的排尿欲望,且很难被主观抑制而延迟排尿;
急迫性尿失禁(Urge incontinence )是指与尿急相伴随、或尿急后立即出现的尿失禁现象;
尿频(frequent urination )为一种主诉,指患者主观感觉排尿次数过于频繁。通常认为:成人排尿次数达到昼夜≥8次,夜间≥2次,平均每次尿量<200ml时考虑为尿频。
夜尿( Nocturia )指患者≥2次/夜,因尿意而觉醒排尿的主诉。
OAB与下尿路征候群(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的鉴别点在于:OAB仅包含有储尿期症状,而LUTS既包括储尿期症状,也包括排尿期症状,如排尿困难等。

3 病因 Etiology
OAB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有以下四种:
①逼尿肌不稳定lnstabalation:由非神经源性因素所致,储尿期逼尿肌异常收缩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②膀胱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在较小的膀胱容量时即出现排尿欲;
③尿道及盆底肌功能异常;
④其他原因Other reasons:如精神行为异常,激素代谢失调等。

4.诊断Diagnos
4.1.病史 Medical history
①典型症状 Typical symptoms :包括排尿日记评估,详见附录2;
②相关症状
Related symptoms :排尿困难、尿失禁、性功能、排便状况等。
③相关病史 related medical history :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及治疗史;月经、生育、妇科疾病及治疗史;神经系统疾病及治疗史。
2.体检(physical examination ) ①一般体格检查;②特殊体格检查: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女性生殖系统。
3.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Laboratory examination urine routine
4.泌尿外科特殊检查 尿流率 Urine flow rate 、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包括剩余尿测定Residual urine determination )。
5.治疗 therapy
(一)首选治疗
1.行为训练
(1)膀胱训练
1)方法一:延迟排尿,逐渐使每次排尿量大于300ml。
Ⅰ.治疗原理:重新学习和掌握控制排尿的技能;打断精神因素的恶性循环;降低膀胱的敏感性。
Ⅱ.禁忌证:低顺应性膀胱,充盈期末逼尿肌压大于40cmH2O。
Ⅲ.要求:切实按计划实施治疗
Ⅳ.配合措施:充分的思想工作;排尿日记;其他。
2)方法二:定时排尿
Ⅰ.目的:减少尿失禁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Ⅱ.适应证:尿失禁严重,且难以控制者。
Ⅲ.禁忌证:伴有严重尿频。
(2)生物反馈治疗
(3)盆底肌训练
(4)其他行为治疗:催眠疗法。
2.药物治疗
(1)一线药物:托特罗定(Tolterodine)、曲司氯胺(Trospium)、索利那新(Solifenacin)
1)原理:①通过拮抗M受体,抑制逼尿肌收缩,改善膀胱感觉功能及抑制逼尿肌不稳定收缩可能,也是重要的机理。②对膀胱的高选择性作用。这一特性是上述药物能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的主要依据。从而使此类药物在保证了疗效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少副作用。
2)问题:①疗效有待提高。其主要原因是OAB病因不明,阻滞M受体并不一定改善症状。②器官选择性作用还有待研究,还应进行剂型的给药途径改进,以减少副作用。
(2)其他可选药物1)其他M受体拮抗剂:奥昔布宁(Oxybutynin)、丙哌唯林(Propiverine)、普鲁苯辛等。2)镇静、抗焦虑药:丙咪嗪、多虑平、安定等。3)钙通道阻断剂:异搏停、心痛定。4)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消炎痛。(3)其他药物:黄酮哌酯疗效不确切,中草药制剂尚缺乏可信的试验报告。

3.改变首选治疗的指征
1)无效;
2)患者不能坚持治疗或要求更换治疗方法;
3)出现或可能出现不可耐受的副作用;
4)治疗过程中尿流率明显下降或剩余尿量明显增多。
5.3外科及其他治疗
4.外科手术
1)手术指征:应严格掌握,仅适用于严重低顺应性膀胱、膀胱容量过小,且危害上尿路功能,经其他治疗无效者。
2)手术方法:逼尿肌横断术、自体膀胱扩大术、肠道膀胱扩大术、尿流改道术。
5.针灸治疗 有资料显示,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关元穴针刺有助缓解症状。
5.5联合用药原则
合并用药的指导原则:
由于OAB病因不明,部分病人治疗效果不佳,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建议:
①膀胱训练虽可单独施行,但与药物治疗合用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②在药物治疗中,在一线药物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情况配合使用其他药物:
对有明显神经衰弱、睡眠差及夜间尿频较重者增加镇静抗焦虑药物;
对绝经后患者可试加用女性激素;
对合并有轻度膀胱出口梗阻者,可与α受体阻滞剂合用;
对症状较重,尤其合并有显著逼尿肌不稳定者可配合使用1~2种不同治疗机理的逼尿肌收缩抑制剂;
用药剂量可从较小的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直到出现疗效或副作用;用药时间不宜过短,一般应持续用药2周后评估疗效(出现副作用者除外),直至症状完全控制后逐渐减量;
③A型肉毒毒素、RTX等可选治疗仅在症状重、其他治疗效果不佳时考虑使用。
其他疾病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一)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flow obstruction,BOO)患者的OAB
(二)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OAB
(三)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
本文是张新恒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