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性病---梅毒的诊断、处理以及常见问题答疑
梅毒,梅毒是古老的疾病,由性行为传播的感染梅毒螺旋体而引起的疾病。我国在1964年宣布基本消灭了梅毒,但是改革开放后又逐步升高,特别1994年报道4591例,1999年,80181例,而2002-2006年期间报道每年增速达50%左右,梅毒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是临床中常见的性传播疾病。
传播途径:传染源是梅毒患者,病毒广泛存在于患者的皮损、体液、精液、分泌物中,通常以性交传播,但也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先天性梅毒;在少数情况下可通过输入感染血液(打耳钉、纹身、口腔植牙、打针)、接吻、哺乳、间接接触(公用洗衣机、毛巾、剃须刀、餐具)感染梅毒。
潜伏期:感染后10-30天(平均3周左右)。
病程及临床表现:一期:感染后经10-30天左右,特征性:出现外阴无痛性溃疡,出现时间与接种病毒的量有关,接种越多,出现越早,可不经治疗可自愈(无症状的梅毒感染也多见,如出现在女性宫颈区域,往往贻误病情)。
二期:接触后数周或数月后(7-10周)或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梅毒病原体播散至全身,出现易复发的不明原因皮肤粘膜疹(花伞形、环状、波浪形等)以及系统性体征(低热、体重减轻、头疼、咽痛等),特征性:可见掌跖部位表现为绿豆至黄豆大小、铜红色、浸润性斑疹或斑丘疹;
三期:感染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病期在2年以上(3-10年),可累及皮肤、骨骼、心脏、大血管等部位的临床表现,目前临床发生率较低,可能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有关。
接下来就患者常见的疑问进行回答,以供参考:
哪些人群需要检查梅毒?
不洁性接触是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近期有高危性行为,无安全措施,即使未进行正常性行为,因为感染梅毒患者的皮肤以及粘膜损害表面含有大量的梅毒螺旋体,所以病毒甚至可以通过很轻微的损伤处传播;出现外阴不明原因的溃疡,特征性可表现为就无痛性溃疡(合并感染可表现为疼痛);长期身上无痛痒反复出现的不明原因皮疹(特别是掌趾部);如果确认感染梅毒后,性伴侣也需接受检查,另外梅毒可促进HIV的传播(梅毒可使HIV的易感性增加2-10倍),建议常规排查HIV。
梅毒可以自己好吗?
梅毒是一种系统性、感染性疾病,感染后数小时即可播散至局部区域淋巴结以及内脏,也可潜伏很多年而无症状,晚期几乎可以侵犯全身各个器官,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建议发现梅毒后如果未进行规范治疗需立即进行正规驱梅治疗。
梅毒有哪些治疗方法?
青霉素仍是所有梅毒的首选治疗,目前国际上尚未报道有对青霉素耐药的病例。部分患者可能在感染期间由于各种原因服用抗生素导致梅毒螺旋体暂时被抑制或大部分被杀死,可能未出现明显的症状和体征,贻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治疗期间的性生活
应尽量规避性生活(包括非正常性行为),感染梅毒后的1年内最具传染性,建议早期规范治疗后梅毒,在2年血清随访期结束后确认痊愈进行性生活及怀孕。
治疗后如何观察疗效?
在早期驱梅治疗后,需要在第一年内的1,3,6,9,12,18,24,36月随访复查梅毒滴度以及临床表现以评价疗效(临床中有部分患者出现治疗后滴度降低后未规律复查,在后期体检时发现滴度再次升高,提示治疗失败,贻误了治疗时机),最后要注意的是后期的监测疗效时,最好在同一医院实验室检查进行,以免不同医院检查项目、实验室试剂差异影响医生判断!
怎么判定治疗痊愈
临床痊愈:一期梅毒(硬下疳)、二期梅毒及三期梅毒(皮肤、粘膜、骨骼、眼等)损害痊愈消退,症状消失;
血清治愈:驱梅治疗后2年内梅毒血清学反应由阳转阴,脑脊液检查阴性。
本文是高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