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与锌缺乏
锌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微量营养素,参与机体内许多生理生化过程。锌元素缺乏可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出现多系统损伤,如生长发育迟缓、反复感染、性腺功能减退或性成熟延迟、异食癖、腹泻及不同程度皮损等表现。
锌缺乏有什么表现?
轻度锌缺乏症:多发于短期锌摄入不足的人群,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识别存在一定困难。
中度锌缺乏症:多见于长期锌摄入不足或伴发腹泻病的人群,临床表现可见腹泻、生长迟缓、厌食症、性成熟延迟、行为改变等表现。
重度锌缺乏症:较少见,一般发生于患肠病性肢端皮炎或长期使用青霉胺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患儿,以口部、肢端周围皮炎、腹泻、脱发三联征为特征性表现。
新生儿、婴儿、幼儿:锌缺乏症多发认知能力受损,行为及情绪改变等症状,严重锌缺乏时可见肢体或口周的皮损。
学龄期儿童:锌缺乏症多出现脱发、生长迟缓、睑结膜炎和反复感染。
青春期青少年:锌缺乏症可出现性成熟延迟。
什么原因会导致儿童锌缺乏?
锌的摄入不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或需求增加等影响锌稳态的因素均可能导致锌缺乏。某些情况(如腹泻、感染) ,不仅会同时影响锌代谢的不同阶段导致锌缺乏,而且锌缺乏也会影响人体正常免疫功能导致疾病迁延不愈,形成恶性循环。锌缺乏的常见原因有:
1、锌摄入不足
(1) 母乳锌摄入不足:母亲SLC30A2 基因突变,ZnT2 锌转运体合成不足,无法将锌元素足量转运至母乳内,导致新生儿锌缺乏。
(2) 膳食锌摄入不足:辅食锌含量较低或肌醇六磷酸含量高,婴幼儿锌缺乏风险将变大,尤其小儿伴发腹泻时,锌元素流失加剧。
(3) 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对锌需求量增加: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由于出生时体内锌储存不足、潜在的摄入不足以及内源性丢失增加等因素,容易出现锌缺乏。
2、锌吸收不良
(1) 消化道功能障碍:胰腺功能不全和炎症性肠病等引起肠腔成分水解不良,会影响肠道锌吸收。
(2) 植酸:谷物和豆类植酸能与肠腔内的锌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从而干扰肠道锌的吸收。
(3) 药物因素:钙剂、铁剂等可通过竞争性抑制或干扰锌吸收的多个环节,降低锌吸收率。喹诺酮类、多西环素与多价阳离子锌等形成不溶性离子药物螯合物,阻碍吸收。抗酸药和抑制胃酸分泌药,如H2 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造成胃内高pH 环境,减少锌的吸收。
3、锌排泄过多
肾脏病变、腹泻以及袢利尿药和噻嗪类利尿药均可以导致锌的排泄增加,造成锌缺乏。
4、锌稳态调节障碍
肝脏作为锌稳态调节系统中的交换库,肝脏病变特别是在较晚期/失代偿性疾病中,以及并发症、腹水、肝性脑病和肝细胞癌,将影响锌稳态,使锌缺乏症发生风险提高。补锌可能是应对这些并发症的有效辅助疗法。
5、反复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引起的消化道症状可以减少锌的摄入和吸收,锌的缺乏也可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锌元素增强机体的的抗病毒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断病毒与呼吸道上皮组织细胞间的ICAM-1分子实现的。
缺锌儿童如何补锌?
出现锌缺乏时,首先积极去除纠正缺锌原因。锌元素的补充应优先日常膳食补锌。对于早产儿缺锌,正常母乳喂养通常足以纠正。如果乳汁分泌低,婴儿将需要补充替代。
1、制剂选择:WHO推荐水溶性好、便于口服制剂,包括硫酸锌、醋酸锌和葡萄糖酸锌。
2、疾病状态:无法快速、准确扭转锌缺乏时,可用多种锌盐及复方制剂,如赖氨葡锌颗粒。
3、儿童感冒:锌元素缩短感冒病程及减轻病情目前还有争议,不推荐常规用于儿童普通感冒。
4、儿童肺炎:锌元素对儿童肺炎有一定预防作用,但重症肺炎的补锌治疗仍存在争议。
过度补锌存在的风险
高剂量锌会产生急性毒性,可能对免疫系统、铁、铜和胆固醇的状态产生不良影响,可致恶心、呕吐、食欲降低、腹泻及头痛、贫血、神经系统病变和脂代谢异常。
参考《2020儿童锌缺乏症临床防治专家共识》
本文是徐勇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