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明
李明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胃肠外科

【门诊21课】之保密

2473人已读

今天门诊叫了十号之后,半天也不见人进来,正准备叫下一个的时候,诊室的门突然开了一个缝。

门缝刚刚好,闪进一个中年妇女,进门之后,并不看我,而是回顾后面,见没人跟进,随即关上了门。

然后,一个箭步到了我跟前,并不坐,压低嗓音说“我是十号病人的家属”。

我自然也是配合的,压低声音说“您怎么啦”,这光景宛如地下工作者的见面,抑或黑市倒卖违禁品。

也许是觉得光声音还不够像,还需要其他道具配合一下,中年女并不回答我,而是先回头有看了一眼诊室的房门,确定没有人尾随进来,才从打开皮包,从侧面拉链口袋里,掏出一个纸袋,打开纸袋,里面是一张纸片,纸片已经显得破旧,显然是摩挲了很多次,纸片是一张被折了四折的A4纸。

我伸出颤抖的双手接住这张纸,宛如考古一样轻轻的打开,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不安的空气,中年女的眼睛死死的盯住我的脸,仿佛想从我的脸上读出诊断、预后、一切的一切。

谢天谢地,纸终于被我打开了,是一张肠镜诊断报告-直肠癌。最重要的情报交接告一段落。

我示意中年女可以坐下了。没容我开口,她告诉了我一切如此秘密的缘由。

患者是她的父亲,还不知道得的什么病,因此,务必要保密,害怕患者一旦知道了病情,精神上接受不了。

几乎每次门诊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相信每个医生也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患者家属的担心我想不无道理,也情有可原。

最夸张的一次,是一个病人家属来开口服化疗药,为了避免病人看到化疗药的说明书知道自己是肿瘤,患者家属居然找到了一家印刷厂,印制了此药物的药盒,说明书,不过全部替换成了一种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内容,当我看到除了药名,其他都完全不一样的的药盒时,简直下巴快掉了。

书归正传,听完病人家属的介绍,我说病人在哪,让我见一见。家属的脸上闪现了一丝疑虑,感觉最好我能悬丝诊脉,生怕我说漏了嘴。于是,再次压低声音说道“病人不知道情况,您务必。。。。。”

病人终于走了进来,一阵寒暄之后,我问病人您知道为什么来这看病?病人看了看我,看了看家属,轻松说道,好像长了个东西吧。

我说您可能得做手术。病人又看了看我,看了看家属,说道“做就做吧”。其实这个时候我最害怕的是病人追问我“我得到病是良性还是恶性,我为什么要做手术,不做手术行不行”之类的话,但,所幸,好像一切都很默契,很少会有病人追问。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但在谁的掌握呢?很难说清。

其实接触了这许多患者和家属之后,我觉得其实双方都对疾病的情况心知肚明,只不过家属在瞒着患者,让患者不必那么紧张。患者也假装不知道这件事,让家属放心。双方之间只隔着一层窗户纸,谁也不做最先捅破窗户纸的人。

而医生扮演的角色基本上是糊窗户纸的,尽量避免对这层窗户纸产生任何不利的影响。也许你觉得这是不是在骗病人,我想不是,这是医患沟通的技巧,因为相对而言,家属可能更了解患者的心智,情绪和感受,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要避免患者的情绪出现波动,思想承担压力。

当然,如果有可能,还是愿意征得患方的同意,和患者、家属一起沟通,共同探讨病情,用技术让患方信任,用爱让患方温暖。

此时诊室里的空气已经不再那么凝重,不再像地下交通站般神秘,我对病人说:“这样,您外面稍候一会儿,我开些检查给家属”,病人十分配合的转身就出了诊室。

待病人离开,家属如释重负,又压低声音对我说“谢谢您啊,您看我们还检查什么”,瞬间接头模式...


李明
李明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胃肠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