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肠癌会遗传吗?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统称为结直肠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去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其发病率已经上升到了第三位。而且有两个不容忽视的趋势:结肠癌占比越来越高,快要与直肠癌评分秋色了;发病年龄越来越小,20岁以下的青年人已经不再是幸免人群了。那么,很多人都会问同样一个问题:大肠癌有没有遗传呢?
答案是:部分人所患的大肠癌确实有遗传性,但占比不大。有的研究说是5%-6%,有的认为在5%-15%之间,这与各地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总的来说,有遗传倾向的大肠癌还是少数,但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毕竟,作为治疗效果相对较好的肿瘤来说,早期治疗和晚期治疗同样存在着天渊之别。下面,我们就简单的来了解下常见的几种遗传性大肠癌吧。
1.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现统称为Lynch综合征
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综合征,由此发展而来的大肠癌约占所有大肠癌的2%~3%。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Lynch综合征可分为两种亚型:
Ⅰ型,又称遗传性部位特异性结直肠癌,此类家系中患者只发生大肠癌;
Ⅱ型,又称癌症家族综合征,此类家系中的成员除患大肠癌外,还可发生相关性肠外恶性肿瘤,如胃、子宫内膜、胰腺、胆道、泌尿系统、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甚至皮肤癌和喉癌。
Lynch综合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诊断需要基因检测。家族中有3例大肠癌患者,且属于连续两代直系亲属的,如果有1例是50岁以下发病的,就需要做基因检测来确诊下了。毕竟,如果确诊的话,那么患大肠癌的风险可达30%~70%,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为30%~60%。
2. FAP,家族性大肠息肉病
这个病的突出特点是大肠内密密麻麻的布满了息肉,成百上千,常伴发肠外表现,如胃十二指肠息肉、硬纤维瘤、甲状腺肿瘤、脑肿瘤、骨瘤、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大症、多生牙和表皮样囊肿等。
患者早期常无肠道症状,后期可出现便中带血、贫血和恶变等。若不治疗,基本上100%的经典型FAP患者在40~50岁时都会发展为大肠癌。这个病的治疗没别的选择,就是手术治疗,切掉全部或绝大部分的大肠,而且时间不能拖的太久,最好在15~25岁样子。
FAP也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给子代的概率为50%,因此积极随访监测尤为重要,肠镜检查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3. 其他罕见遗传病
如MUTYH相关性息肉、Peutz-Jeghers综合征和幼年性息肉病等,这些相对更少见,而且癌变概率要低得多,因此在此就不一一详述了 。
总之,最为排名第三的恶性肿瘤,大肠癌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而且它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是明显升高的。因此,就目前比较统一的观点是,40岁以上,建议常规做一次肠镜检查。家族中有大肠癌的,检查年龄更要提前。

本文是莫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