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乔玉春
乔玉春 主任医师
张家口市第四医院 眼科

原发性进行性虹膜萎缩一例

2460人已读

1、简介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四医院眼科 乔玉春 邮编:075000

患者男 47岁 主因双眼视物不清渐加重十年,于2002年12月2日来我院眼科就诊。以“双眼青光眼性质待查”收住院治疗。患者既往体健,发病前无明显诱因,无家族史。于十年前曾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诊为“双眼青光眼”给予降眼压眼水点眼(药名不详),后一直未在复查。此次左眼视物不见。右眼视物不清加重来我院就诊。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2 左眼视力:黑朦,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清,前房可,无房闪,虹膜萎缩、菲薄、震颤、暴露虹膜血管,可见多个裂孔,最大一个象根切孔,晶体清。眼底:乳头边界清,血管偏于鼻侧膝屈爬出,右眼c/d=1.0, 左眼 c/d=1.0 ,黄斑中心凹光反射(—)。测眼压右眼7.5/5.5=4.40kpa ,左眼10/4=5.78 kpa 。查房角:双眼虹膜根部不膨隆,房角各结构均不见。初步诊断为“1、双眼原发性进行性虹膜萎缩2、继发青光眼”视野检查结果:右眼5度管形视野、左眼无法查。VEP 示右眼峰潜时,峰值降低,左眼平坦。常规降眼压后于2002年12月5日在局麻下行左眼小梁切除术,术中发现上方睫状突萎缩近消失,少量玻璃体溢出。术后给予5-FU0.1毫升右结膜下注射,眼压控制良好,滤泡形成良好。于2002年12月12日局麻下行右眼小梁切除术,术中小梁切除位置尽量较左眼靠近角膜,术中无玻璃体溢出,术后眼压控制良好。两次术中所得小梁组织及根切虹膜均送电镜检查示:小梁组织纤维结提缔组织增生,伴玻璃样变,虹膜组织血管扩张,色素细胞增生,角膜内皮细胞增生。术后视力于术前相同。

2、讨论

原发性进行性虹膜萎缩属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一型。本病是虹膜的慢性进行性萎缩,常可形成虹膜穿孔,房角粘连。房角有内皮细胞增殖,从而导致青光眼。随着病情进展,房角粘连范围也逐渐扩大,严重时可累及全房角,当房角粘连达一定程度后即可引起眼压升高。在病变过程中无炎症现象,不发生后粘连。病变发展缓慢继发青光眼也较晚,最后导致失明。1、结合上述症状体征,本例典型的原发性进行性虹膜萎缩不易见到,分析其原因(1)、多数患者视力下降就诊时早期居多,病变发展程度轻,不易分辨,极易漏诊或误诊。(2)、即使确诊本病后随访很难实现。(3)、本例患者较为典型系由于患者经济条件较差,病变发展较重才来就诊。2、由本病例可见不光虹膜萎缩,睫状体萎缩亦相当明显晶状体亦有脱位,分析其原因为:房角的粘连,小梁的损害造成眼压升高,长期的高眼压引起睫状突的部分萎缩,而致悬韧带断裂。术中常规位置的小梁切除可见玻璃体溢出。3、本病例对于今后治疗本类疾病的提示:(1)、术前双眼全周房角及睫状突的UBM检查非常重要,可以提示睫状突萎缩情况,对合理选择手术位置有帮助。(2)、如无UBM则术中切除小梁位置应尽量靠前。(3)、常规抗青光眼手术有效,亦提倡早行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刘英奇 赵亮,现代眼科学,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

乔玉春
乔玉春 主任医师
张家口市第四医院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