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申海斌
申海斌 副主任医师
苏州工业园区星湖医院 疼痛科

腕管综合征

1794人已读

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压迫与刺激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苏州工业园区星湖医院疼痛科申海斌

由于腕管内容积减少或压力增高,使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以桡侧3-4个手指麻木、疼痛,夜间或清晨较明显,疼痛有时放射到肘;有时拇指外展、对掌无力,动作不灵活为主要表现而形成的综合征。又称迟发型正中神经麻痹和腕管狭窄症 。多见于30~60岁女性,女性发病约为男性的5-6倍。双侧发病者约占1/3-1/2,双侧发病者女∶男为9∶1。

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急剧改变,愈来愈多的人每天长时间接触、使用电脑,重复着在键盘上打字和移动鼠标,腕关节因长期密集、反复和过度的活动,这种病症也迅速成为一种日渐普遍的现代文明病——“鼠标手”

不但电脑族易患,其它一些频繁使用双手的工作者如音乐家、教师、编辑、记者、建筑设计师、矿工等都可能患此种病。此外,一些怀孕妇女、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和甲状腺功能失调的人,也可能患上腕管综合症。

腕管系腕骨沟和桥架其上的屈肌支持带所构成的三面为骨性,一面为韧带的骨纤维性管道。腕横韧带为臂深筋膜特殊增厚的强韧纤维束,起自舟状骨结节和大多角骨桡侧隆起,止于腕豆骨和钩骨钩尺侧,宽约1.5-2Cm,长约2.5-3.0Cm,中央部厚约2mm,两侧及近端和远端厚约1mm。其浅面由近端前臂筋膜、掌长肌和掌部远端筋膜组成。腕管的内容物包括屈指浅肌(4根肌腱)、屈指深肌(4根肌腱)、拇长屈肌(1根肌腱),共9条肌腱及其滑膜正中神经在前臂远端行于屈指深浅肌肌腹之间,而后至掌长肌与桡侧屈腕肌之间于腕横纹上5cm,自桡侧发出掌皮支,支配大鱼际肌及掌根部的感觉。正中神经主干下行自腕横韧带下方进入腕管,居于浅层,穿行于肌腱与腕横韧带之间,沿中指的长轴方向延伸出腕管。

出腕管后,正中神经分为内、外侧束。外侧束发出鱼际返支、拇指固有神经(拇指桡侧感觉)、拇指掌侧总神经(至远侧掌横纹分为拇指尺侧、示指桡侧指固有神经,支配相应部位的感觉);内侧束分出示指、中指掌侧总神经,在掌横纹处分别发出两支固有神经,支配示指尺侧、中指桡侧以及中指尺侧、环指桡侧

与正中神经。

正中神经的支配:前臂大部屈肌群;手掌:大鱼际的三个鱼际肌-拇对掌肌、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浅头,及第1、2蚓状肌;

感觉:手掌侧拇、示、中及环指桡侧半,手背侧示、中指远节。

运动:鱼际支瘫痪-拇指不能对掌,不能与手掌平面成90度角,不能用拇指指腹接触其他指尖,或出现猿手畸形。

有任何能使腕管内容物增多、增大或使腕管容积缩小的因素均可导致本病。多数病人病因不明,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 腕部外伤:包括骨折、脱位、扭伤、挫伤等,改变了腕管的形状,减少了腕管原有的容积。

2.腕管内各肌腱周围发生慢性炎症改变:如非特异性屈肌肌腱滑囊炎、类风湿性肌腱滑膜炎、急性钙化性肌腱炎等,滑膜增生,体积增大。

3. 占位性病变:腱鞘囊肿、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引起腕管内容物增多

4. 慢性劳损,如过度掌屈、背伸;或退行性变,腕骨骨质增生等

5. 与内分泌紊乱有关:多见于妊娠(体液滞留)、哺乳、绝经期妇女,也可见于甲低患者(改变体液平衡 )、糖尿病(引起神经变性)。

1、30-60岁的劳动人群。

2、腕部、手掌桡侧、桡侧3或4个手指桡侧麻木、疼痛、蚁走感,症状夜间或清晨明显,可放射到肘、肩部。活动及甩手后减轻。

3、上述区域感觉减弱或消失--以示、中指末节掌面为多。拇外展、屈曲和对掌肌力减弱。压迫腕掌侧、背伸腕关节可加重症状。

4、严重者,可见鱼际肌萎缩、瘫痪。拇指、食指发绀、指尖坏死或萎缩性溃疡,成为不可逆的改变。

5、屈腕试验(Phalen试验)和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均阳性。

有屈腕试验(Phalen试验):腕关节极度掌屈,一分钟后,自觉正中神经单一支配区麻木加重者为阳性。可双侧对比。也可在屈腕时,检查者拇指压迫腕部正中神经部位,一分钟后,麻木加重者为阳性。

神经叩击实验(Tinel征):用手指轻叩腕部,如出现正中神经支配区异常感者为阳性。

诊断依据

1、典型的临床表现。

2、屈腕试验(Phalen试验):腕关节极度掌屈,一分钟后,自觉正中神经单一支配区麻木加重者为阳性。可双侧对比。也可在屈腕时,检查者拇指压迫腕部正中神经部位,一分钟后,麻木加重者为阳性。

3、叩击实验(Tinel征):用手指轻叩腕部,如出现正中神经支配区异常感者为阳性。

4、腕管封闭后症状明显消退。

5、肌电图检查示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有改变。

鉴别诊断

1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C6神经根受压,临床表现容易与腕管综合征相混淆。但臂丛牵拉试验、压顶、叩顶试验阳性,屈腕试验则为阴性。

2、多发性神经炎:常为双侧发病,不局限于正中神经,尺、桡神经也同时受累,呈手套状之感觉麻木区。
3、脊髓肿瘤:压迫第6.7颈神经根时,其症状为进行性加重,并且腕以上、颈、肩等处也有变异。

治疗建议根据病情长短、严重程度来决定,如果是急性期,进行消炎镇痛,减轻腕管内压力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慢性期神经已经受到较长时间卡压,出现了神经损伤后的肌肉萎缩症状,建议尽快进行微创介入或者手术切开减压,恢复神经功能。治疗方法如下:

1、肌筋膜触发点治疗,2、发散式冲击波治疗,3、超声引导下腕管注射、松解治疗,4、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治疗,5、手术切开减压治疗。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申海斌
申海斌 副主任医师
苏州工业园区星湖医院 疼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