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思源 三甲
刘思源 副主任医师
衡阳市中医医院 肿瘤科

耳穴疗法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

4422人已读

耳穴疗法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

衡阳市中医医院 刘思源衡阳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刘思源

针灸(包括体穴和耳穴)在抗肿瘤的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已成为防治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针灸疗法的特色在于整体功能的调节,特别是对一些不适合手术以及放化疗的晚期肿瘤患者,针灸疗法更能体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在肿瘤的防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针灸因其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并能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促进手术后机体功能的恢复,改善病人全身状况以及调动人体免疫能力上的独到之处,已被临床所验证。我们十几年来一直将这种绿色疗法广泛应用于肿瘤临床中,并取得了可喜的疗效。

1.提高免疫力抗肿瘤

中医认为肿瘤多因正气虚弱、阴阳气血及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人体在正常情况下是一个保持阴阳平衡、各脏腑功能相互协调的统一整体,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一旦机体出现偏盛或偏衰就会发生疾病。而正虚邪实是肿瘤发生的最主要的病因病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肿留的发生与正虚有着密切的关系。针灸(包括体穴、耳穴)能从整体上调节人体阴阳、气血、经络、脏腑功能的平衡,其抗癌作用主要是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的免疫细胞如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并且能显著增强 NK细胞、LAK细胞、巨噬细胞的活性,这些免疫细胞的提高,对肿瘤病人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在人体内起到自然杀伤癌细胞的作用,促进癌细胞凋亡。【l】

耳穴与内脏存在着免疫系统的联系,脏腑患病时,与之相应的耳穴则出现免疫反应【2】通过刺激激耳穴可以双向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即增强正常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低下的免疫功能,抑制亢幅的免疫反应。能使肿瘤患者紊乱的脏腑功能得到调整,失调的生理功能得以恢复,重建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耳穴疗法既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又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因此,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肿瘤病人及手术后放疗、化疗患者尤为适用,对缓解癌性疼痛,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能从整体上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

2.治疗癌性疼痛

耳穴疗法对于癌性疼痛有较好的疗效,根据“经穴——脏腑相关理论”,在耳穴施以针刺、耳穴贴压、及耳部穴位注射等,均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调整脏腑,理气止痛的作用。

耳穴贴压疗法是利用王不留行子等材料,对耳穴进行刺激,这种疗效安全无副作用,其特点具有渗透性、集中性、持续性及反复性,故在耳部相应穴位按压刺激可以疏通经气,达到行气止痛之目的,从而达到经络气血畅通,即”通则不痛”。现代研究亦表明,在针刺刺激下,机体内发生从外周到中枢各级水平的涉及神经、体液等许多因素的动态变化,包括5一羟色胺、内啡肽等物质的分泌增加,从而提高痛域。

耳针及穴位注射,耳针取穴:取皮质下、耳尖、心、神门、肾上腺、交感、病变相应点。每次可取3~4穴,行捻转手法,留针1小时,每日1次,两耳交替,10次为一个疗程。穴位注射可选用生理盐水10~20ml耳根环形注射,沿着耳根完整注射一圈。或选用杜冷丁、曲吗多等止痛药,每穴注入0.1~0.3ml,每次取2~3穴,每日或隔日一次,两耳交替。穴位注射可通过注射针具对经穴的机械性刺激发挥针刺样作用,又可通过经穴注射药物发挥其更强的止痛作用。总之,在临床中根据不同部位的肿瘤进行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组成穴位配方,并将耳针、耳压、艾灸、电针、穴位注射等多种疗法综合应用,取得了显著疗效。与西药相比,针灸(包括体穴和耳穴)止痛迅速,维持时间长,无成瘾性,无毒副作用,同时与中药等其他绿色疗法相结合,能起到协同作用,更好的发挥抗癌镇痛作用,明显改善患者的全身症状,提高了生存质量。

3.防治放疗、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

由于放疗与化疗在其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杀伤人体的正常细胞,或破坏人体某些正常机能,因而肿瘤病人接受放疗或化疗后出现一些局部或全身的不良反应,比较常见的有:骨髓抑制而致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全身症状如:乏力、头晕、失眠、脱发等,有些化疗药物还可导致心脏及肾脏功能等方面的毒副作用。而针灸能扶持人体的正气,解除放疗、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免疫抑制,同时也改善了造血功能,从而增强了患者的免疫功能。还能减轻放疗、化疗引起的神经、消化道反应,能明显缓解恶心、呕吐、乏力、头晕、失眠等症状。临床中我们非常重视预防为主,在病人尚未接受放疗或化疗之前,即开始应用耳穴疗法,并将其疗法一直贯穿着肿瘤病人治疗的全程中。临床中观察到凡是患者放、化疗接受耳穴治疗后,上述毒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为保证放疗和化疗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4.治疗肿瘤并发症

4.1肿瘤病人顽固性呃逆

性呃逆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患者因长期饮食减少,同时接受手术或放化疗,身体虚弱,胃气衰竭,脏腑阴阳俱损,气机运化及升降失常,胃气上逆,尤其是肝癌晚期或肝转移的患者。因肿瘤的局部刺激,常出现顽固性呃逆。耳穴疗法对本病有其独特的疗效。有些患者顽固性呃逆数日,在应用西药仍不见效的情况下,我们用耳穴疗法1次就立杆见影,比针灸效果更快。对于顽固性呃逆在治其标的同时,要更注重调理紊乱的气机,即调整脏腑升降气机的平衡,以使清气得升,浊气得降。取穴:交感、神门、膈、食道、胃、肝、皮质下、枕等穴,以降逆宽胸,利气止呃。

4.2肿瘤病人麻痹性肠梗阻

麻痹性肠梗阻是中晚期肿瘤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常见于胃癌、胰腺癌、结肠癌、卵巢癌等晚期肿瘤。由于肿瘤广泛转移并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加之肿瘤晚期正气不足,胃肠蠕动功能减慢或脏腑功能失调,而导致梗阻。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肠胀”“鼓胀”范畴。多由热结、气滞、津枯、气虚等,而致大肠传导失司,腹气不通,气聚作胀或术后脏腑功能未复,气机逆乱而成。耳穴疗法重在行气导滞,调理胃肠功能。取穴:三焦、结肠、直肠下段、小肠、腹、脾、胃、耳尖、交感、皮质下、肾上腺等,通导腑气以利中焦升降之功能。

5.促进肿瘤患者康复

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是康复的核心问题,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是肿瘤康复治疗中一项重要任务。大量临床观察耳穴疗法能明显改善肿瘤病人的临床症状,如常见的失眠、食欲减退、消化功能不良、胃肠功能紊乱以及疼痛综合症等。促进肿瘤病人脏腑功能的恢复。如乳腺癌手术后常出现同侧上肢淋巴液回流不好,肢体肿胀疼痛;面颌部手术后常出现张口受限,面神经瘫痪等,需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促进患者整体功能康复。通过治疗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气血及脏腑功能的平衡,充分发挥整体内在的抗病能力。因此,耳穴疗法在改善中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解除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6.小结与展望

针灸(包括体穴、耳穴)作为独具特色的绿色疗法在抗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耳穴疗法具有适应症广、安全无副作用、经济、简便易行和诊、治、防的特点。尤其是在当代化学药物副作用日益增多、耐药性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更显示出其优势。因其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并可改善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减轻患者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缓解癌性疼痛等,因此可作为肿瘤的常规治疗。展望未来,随着肿瘤防治研究工作的不断进展,对耳穴疗法治病机理的广泛深入的研究、探索,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更期待着这种疗法在肿瘤预防医学方面取得显著疗。


刘思源
刘思源 副主任医师
衡阳市中医医院 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