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银旭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诊前须知

重点专项:结直肠疾病高危人群的肠镜筛查(锦医附属医院普外大肠三门诊)

发表者:张银旭 人已读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张银旭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张银旭

年龄在40~74岁之间或具有以下因素之一:

1. 膳食习惯不良(长期脂肪餐或红肉摄入)

2. 有结直肠癌肿瘤家族史者

3. 患慢性结肠炎

4. 患结肠息肉者

5. 便潜血阳性者

6.有腹部不适,排便异常症状

那么就属于结直肠癌的高风险人群。




高风险人群应该怎么做?



1.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应进一步做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有结肠镜禁忌者至少需行直肠指诊,另根据具体情况可考虑行乙状结肠镜或气钡双重肠道造影检查。所有镜下发现的病变应取活检或摘除,行病理诊断。


2.对于不接受结肠镜检查者,给予便潜血检查(建议两次,间隔一周),推荐采用高灵敏度免疫检测法—FIT。阳性者再次建议其参加结肠镜检查,阴性者如果有意愿也可以进行结肠镜检查。



如何应对检测结果?



所有病变的诊断及转归判定以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


1. 需临床处理者

腺瘤性息肉、炎症性肠病伴高级别上皮内肿瘤;伴高级别上皮内肿瘤的其他病变;结直肠癌;其他罕见结直肠肿瘤患者。


2. 需随访者


体检阳性者。包括肿瘤性息肉及炎性肠病,如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炎症性肠病伴低级别上皮内肿瘤。


结直肠癌防癌体检发现的良性腺瘤和癌前病变均存在复发可能,资料显示腺瘤摘除后每年复发率5%~10%。


因此,对治疗后的良性腺瘤和癌前病变患者应继续随访。对发现腺瘤或癌前病变,但未治疗者,更应加强复查和随访。对确诊为腺癌或其他恶性病变者,则进入常规临床随访。


(1)直径≥1cm的腺瘤,绒毛结构≥25%的腺瘤(即绒毛状腺瘤或混合性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肿瘤的其他病变:应在治疗后第1年内再次复查肠镜,如无异常发现,后续肠镜复查间隔可延长至3年。


(2)其他腺瘤:应在诊断治疗后第3年再次复查肠镜,如无异常发现,后续肠镜复查间隔可延长至5年。


(3)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明确诊断后每两年复查肠镜。如防癌体检中发现高级别上皮内肿瘤,应在治疗后每年复查肠镜。


(4)其他肠道良性病变:因结直肠癌风险增加并不明显,可视同一般人群处理。肠镜复查间隔可为5~10年。



干预方案及路径


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体检方案及路径图见下。



640.webp.jpg


预约肠镜检查方法: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 大肠三门诊 307室



本文是张银旭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