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飒英 三甲
陈飒英 主任医师
中日医院 儿科

很难好的小孩乳糖不耐受性腹泻

2326人已读

人乳中糖全部都是乳糖。牛乳中乳糖约占全部糖类的一半。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再吸收。乳糖酶发育最晚,胎龄26-34周时其活性只有足月儿的30%。刚刚出生的新生儿乳糖酶的活性很低,这就是为什么新生儿期大便稀軟和次数多的原因。

乳糖不耐受症是由于乳糖酶分泌少或活性低,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腹泻,又称乳糖酶缺乏症。


没有被分解的乳糖被结肠菌群酵解解成乳酸和二氧化碳等。乳酸刺激肠壁增加肠蠕动而出现腹泻,二氧化碳在肠道内产生胀气和增加肠蠕动。粪便中由于乳酸的增加使ph降低。所以测定粪便的pH值可以甄别是否有乳糖不耐受的问题。

乳糖不耐受症分原发和继发两种。

原发性由于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不足引起,一般腹泻和腹胀出现的比较早,新生儿就可以出现。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多发生在较小儿患肠炎后,肠绒毛受损伤而出现酶的缺乏而导致腹泻。需待肠绒毛再生长,能分泌足量乳糖酶后腹泻才会好。一般约需半个月到两三个月,这也是乳糖不耐受腹泻不容易好的主要原因。

乳糖不耐受多是新生儿或3-4个月以内的婴儿。主要表现为大便稀黄、或青绿、或成稀糊状、夹有奶瓣,泡沫多。少数有溢乳或呕吐,多有腹胀,排气多。轻者不影响食欲和生长发育。重者可发生脱水,酸中毒,及生长发育迟缓。可发生肠绞痛,哭闹不安。增加辅食后,症状会逐渐好转。


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性腹泻,以及使用多日抗生素治疗的孩子,肠粘膜上皮细胞受损伤,乳糖酶分泌减少或活性低下,临床表现为反复腹泻多日,顽固性腹泻。



检查首先要除外肠道的感染,大便常规化验是正常的,便潜血也是阴性。


粪便中乳酸多,可以买酸碱试纸检查粪便pH,如小于5.5,则怀疑乳糖不耐受的问题。还有同时测粪便的还原糖,如还原糖阳性即可诊断,但此方法只能在一些专科医院做,一般的普通医院是不做的。


乳糖不耐受症腹泻,如次数在新生儿≤四次/日,婴幼儿≤三次/日,大便糊状,不影响生长发育者,不一定需要特殊治疗。


新生儿在一个月后,排便次数可逐渐自然减少。腹泻次数多,>四次/日,体重增加缓慢的新生儿和婴幼儿,在喂养方面需要加以调整。应尽可能利用母乳喂养,如果腹泻严重暂停母乳喂养几天。以无乳糖食品代替,如无乳糖奶粉,待腹泻明显好转后,再开始重新喂母乳,从每日一次开始,视小儿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每日母乳次数,至腹泻好转。


如奶粉喂养就需要换无乳糖奶粉,因奶粉喂养儿有部分孩子伴有牛奶过敏的问题,因此更换时间要长一些,2-4周左右,甚至更长。


替代食物有

1.谷类和麦类食物,满4个月以后就可以提早添加,如米汤,面类食物等。

2.无乳糖婴儿配方奶粉或鲜牛奶。

无乳糖的婴儿配方奶粉。其中蛋白质、脂肪和其他成分仍保留配方奶中,适合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需要。

无乳糖鲜牛奶,是在饮用前加乳糖酶于鲜牛奶中,将鲜牛奶中的乳糖消化分解后食用。

3.乳酸菌益生菌,帮助乳糖发酵分解成乳酸,降低乳糖成分。

4.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要注意母亲的饮食摄入,奶粉过敏有时也会合并乳糖不耐受的问题,所以还要调整母亲的饮食,牛奶喂养宝宝还要更换抗过敏奶粉,同时治疗乳糖不耐受症。

一直到婴儿可以添加辅食,减少母乳和牛乳后腹泻才会完全好转。


总结

中国新生儿乳糖酶的活性多数容易出现降低,可持续数月。

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性腹泻,以及使用多日抗生素治疗的孩子,可以有反复腹泻,从半个月到两三个月都可能,顽固性腹泻。

母乳喂养儿母亲食物摄入不当,或者牛奶蛋白过敏合并的乳糖不耐受症中部分患者会随着牛奶过敏的好转才会好转。


陈飒英
陈飒英 主任医师
中日医院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