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感冒药导致的肾损伤!
肾脏是人体的净化中心,其主要功能之一是清除体内新陈代谢的产物和毒素,调节机体的水盐和酸碱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但众所周知“是药三分毒”,人体在吃药后,药物通过血液代谢到全身,最终要通过肾脏来解毒并排泄到体外。尤其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管疾病、感染、手术和原有肾脏病者是急性肾损伤的高危人群,感冒后不按医嘱或自行乱吃一通,很容易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肾小管间质损伤,甚至酿成肾衰竭或者尿毒症的悲剧,这类疾病在医学上被称为“药源性肾病”。另外药物通过肝脏代谢,肝脏也容易被各种药物损伤。专业的肾内科医生用药都是比较谨慎的,常常会叮嘱患者不要自己乱用药,但感冒药是非处方类药,可以随意买到,滥用感冒药还是比较普遍的。
1、为什么感冒药会造成肾损伤?
我们常吃的感冒药,成分都差不多,基本都含有解热镇痛药成分,很多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酸(扑热息痛)成分,如克感敏、日夜百服宁,泰诺、新康泰克(红色装)、维C银翘片、白加黑、999感冒灵和去痛片等。“对乙酰氨基酸”可引起肾脏的“过敏”和肾脏血供的减少,造成肾功能的减退,严重者可导致无尿、急性肾衰竭。此外,乙酰氨基酸(扑热息痛)还可引起严重的肝损伤。
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源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该药主要的代谢途径是被硫酸化和葡萄糖醛酸化,小部分代谢产生一种高活性的中间代谢产物,即N-乙酰对苯醌亚胺(NAPQI)。这种代谢产物能够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稳定共价结合,结合后被灭毒,并经由肾脏排出。因此,在对乙酰氨基酚常用治疗剂量下不会产生肝毒性。但是,当大剂量服用时,多余的NAPQI 则会与肝细胞蛋白结合抑制其活性,出现肝损伤。对乙酰氨基酚导致肾毒性的机制,普遍认为与肝毒性形成机制相似,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有关。即过量对乙酰氨基酚在肾脏也被细胞色素P450 酶代谢产生NAPQI,在谷胱甘肽耗竭后与细胞蛋白结合,引起氧化性应激、脂质过氧化反应,造成肾损伤。如果服用感冒药后出现腰酸、腰痛、发热、皮疹、尿量减少和水肿等症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排除急性肾损伤,以免错过了最佳诊疗时机,造成终身遗憾。
2、感冒时服用药物要注意下列事项:
1)体温低于38.5℃,可不吃退热药,建议多喝水。
2)成分相同的感冒药,不合用。确保只用一种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即便是中成药,也请看清楚成分,很多中成药混有对乙酰氨基酚,如维C银翘片,感冒灵颗粒等。
3)服用感冒药前先看说明书,了解禁忌。酗酒者慎用,服药前后不要喝酒,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4)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尤其大于70岁),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手术后、分娩后、发热等应激状态下人群,尤其注意感冒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5)给孩子选择感冒药最好经过医生确定用量。
6)肝肾功能不全者,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过敏的人更要注意。
感冒药中能引起肾损害的“元凶”,主要是解热镇痛成分。要严格按照正规的剂量和间隔时间服用,且服用期间应当多饮水、多休息,切不可为了治病心切,超剂量、高频率服用。当前,感冒药引发的“悲剧”时有发生,尤其多种感冒药叠加服用,导致肝衰竭、肾衰竭,甚至是死亡。
提醒大家,感冒为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自限性,服用感冒药大有讲究。肾脏对药物非常敏感,我们日常非常熟悉的许多药物都有肾毒性,尤其肾病患者,一定要在肾科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认为感冒药是非处方药就可以随意吃,更不能求好得快而几种感冒药一起吃,切记切记!
本文是戴晓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