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解读腺样体肥大患儿的鼻咽侧位相A/N比值?
鼻咽部侧位像是腺样体肥大儿童常用的检查手段。虽然目前纤维鼻咽镜应用广泛,对腺样体的判断更为直观,但部分年幼患儿并不配合该项检查,故仍需要借助于鼻咽侧位像。
鼻咽侧位像上评价腺样体肥大程度的方法是A/N比值法,通俗的说就是腺样体的厚度,占鼻咽部最大空间前后径的比值。A/N比值方法,从测量起止点的定义,到A/N比值所对应的阻塞轻中重度的分类方法,各研究都有自己的结论,并没有完全绝对的统一意见。这样的分歧说明了单一的方法有不适用的个例和重复性不佳的情况。
那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就是那些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在解读A/N比值结果时还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第一,A/N比值是比例,而不是鼻咽通气道的绝对值,而3岁儿童、9岁儿童以及成人的鼻咽道总空间是不同的,再乘以比率,最后得绝对空间也是不同的。换句话说同样是A/N比值0.8,3岁患儿的鼻咽通气道要比9岁患儿要小得多。
第二,A/N比值是测量的前后径,并不能评估左右径,所以同样A/N比值的患儿,症状可能不相同。
第三,软腭位置并非恒定不变,而是随着呼吸吞咽动作在变化,另外,站立状态和平卧状态也可能不一样,清醒和睡眠状态也可能不一样,所以A/N值测量本身就有误差。以硬腭后缘为测量点相对更为恒定,但该点略靠前,已属于鼻腔后部而不是鼻咽部。
第四,部分患儿腺样体突入后鼻孔,这种情况下对呼吸的影响更大,但A/N比值并不能反映这一情况。
第五,软腭后区主要受扁桃体肥大的影响更多,而且是左右径狭窄,但A/N比值并不能反映这一情况。
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所带来的危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口呼吸,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等。不管是药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问题不解决就要承担口呼吸等问题的慢性危害。9岁左右患儿出现腺样体面容后,家长再后悔未尽早治疗的案例数不胜数,这样的情况最常见的就是辅助检查好像不是很严重,但药物保守治疗后口呼吸又从未根除,导致手术犹豫,最终错过了治疗干预时机。
所以,评估腺样体肥大是否需要治理,口呼吸问题是否解决才是最核心的问题。鼻咽镜也好,鼻咽侧位X片也好,睡眠监测也好,所有的辅助检查只是为了验证临床判断的正确性。至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决定是否手术,将问题再简化,手术还是腺样体面容总得选一个。如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点,8-9岁已经有一些腺样体面容的表现了再后悔时,可能就既承担腺样体面容危害,又要补一次手术。
本文是查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