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小贴士:做疝气手术用的“补片”,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出门诊的时候,经常有患者提出疑问:“我打算做疝气手术,听说做手术要放补片,这是个什么东西啊?”、“不用补片行吗?”、“补片放进去以后用取出来吗?”、“会不会有排斥反应啊?”等等,这里我们谈谈补片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做疝修补术是不放补片的,当时就是用丝线把腹股沟缺损的地方缝上。但是,就像修补一件破旧的衣服一样,本身衣服的布料就已经糟透了,缝上没几天就又裂开了。所以单纯缝合的手术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术后的复发,复发率在10%~25%之间,而且强行缝合会导致手术部位严重的疼痛,很多病人术后好几天不敢下地,一动就疼,有的人疼痛会持续几个月到几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后来,有人从补衣服的过程中得到了启发,如果像补衣服一样,给身体打上一个补丁,会不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呢?于是很多外国的医生开始尝试使用各种材料的补丁来进行疝修补手术,有用塑料的,用尼龙的,用钢丝网的,有钱的选择金丝银丝编织网的,穷的还有选择用蚊帐裁剪后做手术的,还有用动物肌腱的,林林总总,五花八门。这个思路彻底改变了疝气手术的方式,从原来的直接缝合变成了无张力的补片修补,明显降低了复发率和术后疼痛的发生率。但是由于材料应用的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这种手术并没有得到推广。
到了上世纪50年代,随着材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美国科学家发现,使用聚丙烯材料放置到人体内,抗机械张力强,没有过敏或排斥反应,没有致癌性,是比较好的一种疝修补材料,从此后聚丙烯就成为了制造补片的材料,一直沿用至今,所以现在做疝气用的补片,绝大多数都是聚丙烯材质的。
到了80年代,一位美国外科医生率先报道了大宗的病例,他应用聚丙烯材料的补片,进行了几千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成功率高达97%以上,术后复发率降到了5%以下,慢性疼痛发生率更低。这位医生的名字叫“李金斯坦”,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明,彻底颠覆了疝外科手术的方式,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这种使用补片的手术风靡世界。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他发明的这个手术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李金斯坦修补术”,在微创技术出现以前,这种术式被认为是治疗腹股沟疝最值得推崇的,一直到现在,在国际疝外科的学术指南中,微创技术和李金斯坦这两种使用补片的疝修补术,仍然是腹股沟疝治疗的首选术式。
开始使用聚丙烯补片的时候,医生最担心的就是抗张强度,所以制造的补片都是又厚又重,因为越厚的补片越结实,当时的补片抗张力的强度达到了正常腹壁组织的50倍以上,其实这是防护过度了,因为人类的腹压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么高,而同时忽略了人体自身组织的融合和腹壁的功能,所以很多人做完手术有异物感,感觉腹股沟区像一块铁板,活动时感觉局部有东西,很不舒服。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医生对补片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补片主要是提供支撑的作用,就像建筑用的钢筋混凝土一样,补片就是钢筋,自身增生的瘢痕组织就是混凝土,当补片放入人体后,快速刺激腹壁组织增生,大约3个月左右补片和身体完全融为一体,形成的才是强韧的组织。在满足腹壁抗张强度的基础上,放入体内的异物越少,腹壁的顺应性越好,术后异物感越小,舒适感越高。所以现在的补片大多数是轻量大网孔的聚丙烯补片,便于组织长入,修补效果好,术后舒适度高。在补片和腹壁融合到一起的这段时间里,一定要减少运动,以防止补片发生移位导致疝的复发,当3个月后补片已经完全长牢,再进行体育运动都没有问题了。
【小结】1.现在的疝修补术首选使用补片的无张力修补,复发率低,术后疼痛少,效果好。2. 聚丙烯补片没有过敏或排斥反应,没有致癌性,已经应用了70年,是一种很安全的材料。3. 补片是聚丙烯材质的,首选轻量大网孔,组织长入快,修补效果好,术后舒适度高。4.补片会永久的留在体内,和机体融合到一起,不用取出。5.疝术后复发是由于补片移位造成的,并不是补片的强度不够。
本文是张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