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为什么需要植入起搏器?起搏器手术危险吗?
最常见的两类需要安装起搏器的缓慢心律失常是实房结病变和心脏传导系统病变。缓慢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①持续性的心跳过慢;②间歇性的心跳过慢;③心跳过慢与心跳过快相交替。通常在下列情况下医生建议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①证实缓慢心律失常引起了明显的症状,如头晕、乏力、黑矇以及一过性晕厥等。②医生认为存在心搏骤停危险时(即或此时患者并未感觉明显不适),比如长时间的窦性停搏(如>3秒)、阻滞部位比较靠近心室部位的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等。③患者存在治疗矛盾,如上述的慢快综合征,发作性的心动过速会引起患者明显不适,而治疗或预防心率快的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又会加重患者原有的心跳慢现象。此时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后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既可减少或防止心跳快的发作,同时又无药物加重心跳慢的后顾之忧。
医生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目的有两个:①避免严重过缓心率导致患者出现危险(如晕厥或猝死);②缓解心跳慢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头晕、乏力、活动耐量下降等。后者主要是心跳慢导致心脏排血量减少,使大脑、骨骼肌等供血不足的缘故。
心跳慢的症状可以从毫无感觉到引起患者晕厥甚至猝死。症状的轻重一方面取决于心跳慢的类型和持续的时间(如上述),另一方面取决于患者的敏感性,后者因人而异。因此,同样的缓慢心律
有些患者因为其他疾病到心脏科就诊,当医生做过检查后告知患者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但患者平素从来没有感觉到心跳慢,这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为什么患者未感觉到心跳慢医生还要建议其植入心脏起搏器呢?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
·患者平时心跳不慢,但通过24小时心电图跟踪(Holter检查)发现间歇性(如夜间)出现心脏停搏很长时间(如数秒)。因往往在夜间发生,所以患者无症状,但这正是引发心脏性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后者往往由心脏长时间停搏后诱发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所致,而并非一定缘于心脏停搏、心跳慢本身。医生顾及患者安全而建议其植入心脏起搏器。
·存在间歇性出现左或右束支传导阻滞或出现三分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此时,如果窦房结功能正常,激动会通过尚未发生阻滞的传导通路下传,因此患者平素的心跳并不慢。然而如若在某个时间段这些传导系统同时发生阻滞的话,患者的心脏就会发生停搏并导致晕厥,而何时会发生同时阻滞则不可预测。
·存在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或因为左室射血分数太低(≤35%)而有发生猝死的危险,医生建议安装植入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
·存在心力衰竭,医生建议安装三腔起搏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用起搏的方法改善心力衰竭。此时患者的心跳并不慢,相反,由于心力衰竭的原因,患者自身的心率往往是偏快的。
一般而言,成年人多经静脉途径植入起搏器。局部麻醉,于锁骨下2厘米处切开一个4厘米左右的小口,经锁骨下静脉或头静脉途径植入起搏电极导线,使导线头端与心内膜接触,固定良好,然后将导线尾端与脉冲发生器连接后放入预先制作的皮下囊袋中即可。
起搏器植入术的风险不大。目前随着医疗条件的改进、医疗水平的提高,包括目前起搏器器材种类更新换代,优势越来越多,风险程度也越来越低。但是有创当然有风险的,起搏器因为本身是微创手术,所以有极低风险:
1、手术可能导致动脉出血,造成血管穿刺的风险,经锁骨下途径进行入路操作可能造成气胸、血气胸等并发症;
2、心脏起搏器植入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电极脱位、心包填塞等风险;
3、手术后期可能存在电极断裂、起搏阈值增高及起搏系统感染等风险。
当然,风险多是可以避免的,也可以预防。作为患者,首先身体要放松、积极配合、做好起搏器的安置。起搏器植入以后,为避免风险或者减少风险,应该尽量不让安置起搏器这侧的上肢做上抬动作,避免导线移位;不要用手触碰囊袋位置让起搏器的位置移动。如果发现囊袋地方有红肿,甚至有流水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到医院相的医生处处理。
所以,如果被告知需要做起搏器植入术,不必感到害怕与惊慌,事实上,只要认真遵照医嘱,您的生活可能会更丰富多彩、更快乐、更健康。手术后,您需要休息一段时间。但很快,您就能做以前能做的各种事情,甚至更多。
本文是张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