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指南
发表者:周云 人已读
在泌尿外科就诊的患儿中,最常见的一大类症状是阴囊异常。阴囊是体表可以看见、可以触摸到的部位,一旦出现异常,家长会第一时间发现。比如:阴囊不对称,一边大一边小、阴囊红肿疼痛等,这些异常分别提示着不同的疾病,有的需要立即就医,分秒必争;有的暂时不需要治疗,等待最佳手术年龄;有的经过保守治疗可以治愈,免除手术。这些症状都代表着什么疾病呢,下面分类介绍一下。
第一类症状:阴囊不对称,一边大一边小。这个症状多提示隐睾、鞘膜积液、疝气、睾丸肿瘤、精索静脉曲张等疾病。
1、隐睾:指阴囊内无睾丸,包括睾丸缺如、睾丸异位、睾丸未降或睾丸下降不全,是指睾丸未能按照正常发育过程,从腰部腹膜后下降至阴囊内。
⑴发病率:早产儿3.1%、足月儿1.2%。
⑵临床表现:隐睾侧阴囊扁平,触诊时阴囊内空虚无睾丸。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查体,阴囊内摸不到睾丸的,必须3个月后复查,早产儿则按预产期过后3个月再进行复查。
⑶并发症:①合并鞘状突管未闭:如果肠管疝入,发生嵌顿的并不少见,容易引起肠坏死,肿物压迫精索血管,引起睾丸缺血、萎缩、梗死等情况;②隐睾扭转:隐睾扭转的几率较阴囊内睾丸高21-53倍,表现为患侧腹股沟疼痛性肿块;③睾丸损伤:隐睾位置表浅并且固定容易受到外力的直接损伤;④隐睾恶变:隐睾恶变比正常位置睾丸高18-40倍。
⑷诊断和治疗:诊断依靠病史、查体和超声检查,一般可以明确诊断。隐睾一经诊断,就应适时进行治疗,生后6个月,如果睾丸仍未下降,那么自行下降的机会已经很少,不可再盲目等待。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是1岁之后,2岁之前。手术方式主要是腹腔镜微创睾丸固定术。
2、鞘膜积液和疝气:鞘膜腔内液体积聚过多,即成鞘膜积液,若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形成的包块,俗称“疝气”。临床表现都是腹股沟或阴囊一侧或两侧大,出现包块。治疗方面主要是腹腔镜微创手术。鞘膜积液建议1岁后手术,如果积液张力较高,影响睾丸血液循环的,手术治疗不受年龄限制。发生疝气后,建议及时手术,避免肠管嵌顿造成肠坏死或睾丸萎缩。
3、小儿虽不常见睾丸肿瘤,但睾丸肿瘤时睾丸呈无痛性增大。阴囊的超声检查对阴囊肿块的诊断帮助很大。
4、少年时期左侧阴囊常见精索静脉曲张,站立时出现,平卧后消失
第二类症状:阴囊红肿疼痛。这个症状多提示睾丸附件扭转,睾丸扭转、急性附睾炎等,需要紧急治疗的情况。
1、睾丸扭转:也叫精索扭转,扭转度数多数在360度以上,睾丸扭转后,血供受到障碍,导致睾丸缺血。睾丸对缺血的耐受性极差,睾丸缺血6小时,生精功能消失,部分内分泌功能损害,缺血10小时,生精和内分泌功能即完全被破坏。如果扭转720度,2小时后即可发生睾丸坏死。
⑴临床表现:急性发作、患侧阴囊红肿疼痛,多数伴有向腹部或腹股沟放射,少数患儿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⑵诊断和治疗:诊断依靠病史、查体、辅助检查。在睾丸扭转的辅助检查中,超声具有重要的意义。两侧对比检查,患侧睾丸明显肿胀,动脉血供信号消失。睾丸扭转在小儿阴囊急症中虽不是最多见的,但却是最重要的,延误治疗将增加睾丸坏死的危险。由于睾丸解剖异常可能是对称性的,因此,应在手术的同时或延期对对侧睾丸做预防性固定。
2、睾丸附件扭转:睾丸附件是胚胎发育期苗勒管的残留结构,出现率高达92%,而发生附件扭转的是少数。为什么发生附件扭转,机制尚不清除,可能与突然、剧烈的体位变动有关。
⑴临床表现:睾丸附件扭转后,一般都出现患侧阴囊疼痛,并逐渐红肿,很少伴发全身症状。在小儿阴囊急症中睾丸附件扭转占绝大多数,其次是睾丸扭转和急性附睾炎。这三者之间临床表现颇为相似。彩色超声检查,如睾丸血供正常,大致可以排除睾丸扭转,至于睾丸附件扭转和急性附睾炎之间,有时比较难以鉴别。
⑵治疗:睾丸附件是胚胎发育的残留结构,不具有任何生理功能,发生扭转后建议手术治疗。如果不手术,等待坏死附件自溶和被吸收,临床症状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而且附件扭转坏死后,引起鞘膜腔内炎性反应,增加腔内压力,压迫附睾血供,引起附睾继发性炎症,甚至机化导致附睾阻塞,最终影响功能。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阴囊出现异常,建议及时就诊,通过医生查体和阴囊的超声检查,基本上可以明确阴囊出了什么问题,需要急症手术的立即治疗,需要择期手术的可以安心回家,最大限度的保护睾丸功能。
泌尿外科 周云
本文是周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