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警惕儿童泌尿系统中的“疯狂小石头 ”

发表者:周云 人已读

最近我科收治了一例泌尿系结石的患儿,主因血尿、腹痛、呕吐前来就诊,医生初步诊断为泌尿系结石,家长表示怀疑,小孩子怎么会得结石呢?经过检查确诊了医生的猜测,患儿确诊为输尿管结石,经微创激光碎石后痊愈出院。

一说到结石,常常被认为只有成人才会得的病,其实儿童也存在患上该病的风险。虽然发病率低于成人,但也不可忽视,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小儿泌尿系结石吧。

泌尿系结石俗称尿石症,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指发生在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等部位的结石,是一种浓缩沉淀形成颗粒或成块样聚集物。结石的成分主要有草酸钙、尿酸盐、磷酸盐、胱氨酸等,可以为单一成分,也可以为混合成分。据统计,小儿泌尿系结石占全部泌尿系结石的2%-3%,目前,小儿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由于小儿具有特殊的肾脏生理解剖结构导致小儿的结石发生病因较成人更加复杂,一般认为泌尿系结石的形成与自然环境、遗传代谢异常、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营养状况以及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1.儿童泌尿系结石往往合并钙磷等遗传基因代谢异常疾病,尤其一些婴幼儿结石。

2.可合并先天性泌尿系畸形疾病,如存在泌尿系梗阻等情况易导致结石的产生。

3.甜食进食过多,甜食中果糖含量高,果糖会减少肾尿酸排泄,促进内源性尿酸的合成,过量摄入果糖,诱发尿酸结石的产生。

4.进水量不足或者出汗多等身体长期处于缺水状态,会导致尿液浓缩,尿量减少,易诱发结石产生。

5.饮食结构对结石的影响,有些宝宝饮食不均衡,例如摄食过量肉类,肉类中过量的脂肪或者蛋白质可以减少肠道排泄钙离子,增加草酸盐吸收,二者在尿液中结合会形成草酸钙结石。

6.长期和过量的补钙等。小孩子出现夜啼、个子矮等状况,很多宝妈会自行给孩子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长期服用或短期大量地服用使肠道吸收的钙增多,这时进食较多的巧克力、豆制品等含较多阴离子的食物会增加结石发生的概率。如果宝宝出现需要补钙的情况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补钙,避免复杂情况出现。

泌尿系结石在儿童期往往发病较为隐匿,这是由于小朋友常常不能清楚、完整地表达病情,等到症状严重的时候,家长才带来就诊,此时,可能已经引起肾功能不同程度的损伤了。小儿泌尿系结石往往有一下特点,家长需要了解。一旦出现,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排尿异常:病情较急,大多数以少尿、血尿或无尿为主要临床表现。

尿液浑浊有沉渣:泌尿系结石时往往易继发泌尿道感染,出现尿液浑浊,有时会有细小的结石沉渣排出。

疼痛:表现为腹部或腰部疼痛、排尿疼痛等。

精神状态欠佳:较小患儿表现为发热、哭闹、呕吐、拒食;严重者出现精神萎靡。

但是,也有少数患儿可无明显症状,尤其低龄患儿,往往在体检或行腹部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

泌尿外科周云主任提醒广大家长:泌尿系结石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忽视,小儿泌尿系结石病情进展急骤、变化快,确诊后往往需要急诊解除梗阻,引流尿液,进而保护肾功能。所以,早发现、早诊治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结石对身体造成的损害。

预防泌尿系结石,建议家长可以在孩子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行为习惯。

多饮水:保证宝宝足够的液体摄入,尤其在夏季宝宝大量出汗的情况下,保证每天足够的尿量,小的结晶或者离子可以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的。

多运动:平时要多带宝宝参加户外活动,经常跑跳等同样有利于促进小结晶排出和预防结石的复发。

饮食均衡:生活中,要注意膳食均衡,根据孩子的体质调整饮食结构,注意,尽量不要过多摄入动物蛋白、或含钙、含草酸、精制糖等食物;多食用含植物纤维素高的水果、蔬菜等。

不要憋尿:小朋友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排尿、排便习惯,如果上课时想去卫生间,一定要及时告知老师,不要憋尿。

对于家庭中有遗传倾向或者复发性结石及早进行遗传代谢疾病筛查。


本文是周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