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刈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认识骨导助听器

发表者:蒋刈 人已读

最近我在门诊碰到一些耳畸形的孩子。对于这些孩子,临床治疗包括整形重建和听力康复两个部分,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及时及早地给孩子使用骨导助听设备,让孩子在完成听力重建手术之前,能获相应的听觉-言语发育。但我发现,很多家长都不了解骨导助听器,更不知道,自己孩子的情况,可以使用哪些骨导助听设备。今天我就给家长们科普一下,临床上常见的骨导助听的原理和作用。一共有六部分的内容,希望对小耳的家长们,有所帮助。

1,骨导听觉和气导听觉

2、小耳孩子的听觉诊断:重度传导聋

3、骨导助听器的原理

4、骨导助听器的种类和发展

5、骨导助听器和骨导植入设备

6、小耳孩子的临床治疗流程

1、骨导听觉和气导听觉

正常情况下,我们是这样听到声音的:外接声音被耳廓收集之后,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然后再往内经过听小骨的传播,传入内耳,人就听到声音了。这就叫做气导听觉(下图蓝色实线箭头)。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小耳畸形的孩子(外耳,耳道和中耳都存在畸形),声音没有办法经过上述途径传入内耳。这时,声音的传播还有一个途径:声音经过皮肤和颅骨,直接传入内耳,也会形成听觉;这就叫做骨导听觉(下图蓝色虚线箭头)。

对于人类来讲,骨导听觉是一种听觉储备。在气导听觉出现异常的情况下,人类可以通过骨导听觉途径,来听到声音。


image.png

2、小耳孩子的听觉诊断:重度传导聋

小耳的孩子,由于外耳道狭窄甚至闭锁,以及鼓膜和听骨链畸形,导致外界的声音信号无法顺畅地传入内耳,就会出现传导聋。通常,小耳孩子的听力,气导阈值大多在60-70分贝左右。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听力损失(即耳聋)的分级,听力阈值在61-80分贝之间,即为重度聋。因此,小耳孩子的听力学诊断,大多都是重度传导聋。

小耳孩子虽然气导听力很差,但由于他们的内耳基本都是正常的,因此骨导听力是完好的。所以在临床上,如果不具备手术的条件,医生会选择骨导助听器,给小耳的孩子恢复听力。

3、骨导助听器的原理

骨导助听器,本质上就是利用骨导听觉,让小耳孩子听见外界的声音信号。

骨导助听器通常佩戴于孩子的耳后乳突区域。骨导助听器的麦克风收集外界声音信号,经过数字芯片的处理,转换为规律的机械振动,传入孩子的颅骨。当这些振动传入内耳后,小耳的孩子就听到声音了。通过这一过程形成的听觉,我们称为骨导听觉。

image.png

4、骨导助听器的种类和发展

骨导助听器的核心,就是把声音转换为机械振动传入颅骨,形成骨导听觉。在临床上,常见的骨导助听器,根据固定方式的差别,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发带式:使用一根柔软的头带(塑胶,棉布),将助听器固定在耳后乳突位置。这种类型的骨导助听器,适用于婴幼儿和较小的儿童(4岁以下)。

image.png


头箍式:使用一幅较硬的头箍或者头圈,将助听器固定在耳后乳突部位。这一类型,由于对颅骨有较强的压迫/束紧感,较小的儿童通常不太愿意佩戴,所以通常用于较大的儿童(5-6岁以上)以及成年人。

image.png

眼镜式:助听器连接在眼镜腿部位,利用眼镜的夹紧作用,把助听器压在耳后乳突上方。这一类型的骨导助听器,对头颅压迫感较强,同时需要正常的耳廓来支撑眼镜腿,因此在小耳孩子群体中,很少应用。

image.png

牙咬式:此类骨导助听器的振动端,通过金属夹子固定于牙齿(牙齿,是人体直接裸露于外界的骨组织)。振动通过牙齿传入颅骨,最终形成骨导听觉。牙咬式骨导助听器,一是需要有相对正常的耳廓组织来佩戴麦克风,二是需要有稳定的牙组织来固定振动端,因此常用于成人病人(儿童存在误吞助听器的风险)。


image.png

粘贴式:此类骨导助听器,通过粘贴片固定于耳后,向颅骨提供机械振动形成骨导听觉。粘贴式助听器,不会加重孩子的外形异常(无须头带发带固定),对孩子的头颅也不会造成紧箍感压迫感,对耳廓形态也没有要求。因此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小耳孩子以及成人使用。

image.png

上述所列的各种骨导助听器,都归属为体外佩戴式的助听器,均不需要手术。从骨导助听器的发展来看,其整体趋势是微型化和便携化,在满足小耳孩子的听力康复需求同时,也不能加重孩子的容貌异常,更不应对孩子的头颅和耳廓造成压迫和紧箍。这就是现在骨导助听器的发展趋势。

5、骨导助听器和骨导植入设备

上述骨导助听器,在临床上,通常是作为听力手术之前的一个过渡方案。小耳孩子的听力手术,主要包括外耳道重建术,人工中耳植入和骨导设备植入三大类。医生会根据小耳哈子颞骨畸形的程度,选择适合孩子的手术方式。

近些年来,骨导植入设备在小耳孩子群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骨导植入设备,其听觉效果,优于骨导助听器。临床上,医生通常在小耳孩子整形手术完成之后,或者整形手术的最后一期,同期给小耳孩子完成骨导植入。所以,小耳的孩子,通常是在出生后即佩戴骨导助听器,然后到5-6岁后,完成了耳廓整形,医生才给孩子们安排骨导植入。由此家长们也看出来了,骨导助听器,是骨导植入手术前的过渡方案。

目前,我们上海九院,已经开展的骨导植入有BAHA和骨桥;今后,还将有更多的骨导植入方案,提供给小耳的孩子们。

6、小耳孩子的临床治疗流程

我在之前的一篇科普里,已经和家长们讲过小耳孩子临床治疗的流程,在这里和家长们再复习一下:孩子出生后进行听力评估;从6个月起,使用骨导助听器;根据孩子的发育情况,在6-8岁时完成耳廓整形重建;可以选择整形完成后,或者整形的最后一期,同期给孩子进行听力手术。

家长们必须记住的是,对于双侧耳畸形的孩子,至少要进行一侧的听力干预;对于单侧耳畸形的孩子,要密切观察和随诊,适时地给孩子进行听力干预。可以尝试早期佩戴骨导助听器获得立体听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耳的孩子们,在获得整形康复的同时,听觉-言语功能也同步正常地发育。


本文是蒋刈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