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压力大、血压升高,57岁职场精英就诊发现左颈动脉旁肿物
本文转自公众号:深圳罗湖区人民医院
专家简介:黄智勇,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在周围血管疾病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可行胸腹主动脉瘤的腔内隔绝术、人工血管置换术;动脉瘤及动脉闭塞病(内脏动脉、锁骨下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的开放手术及微创介入治疗,动脉置管溶栓、取栓治疗,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外科手术微创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的植入取出,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微创治疗,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瘘的建立及使用维护。
近日,
罗湖医院血管外科黄智勇主任
带领血管外科团队
为一位患者进行了
左颈动脉体瘤切除术,
手术精确、完整的切除颈动脉体瘤,
颈动脉完好无破损,
病人生命体征平稳,
安返病房。
57岁职场精英意外发现左颈动脉旁肿物,求诊遇难题
57岁的刘女士是职场精英,虽已到退休年龄,但刘女士仍在职场拼搏,一年到头全国各地到处飞。
今年5月因工作压力大,血压升高,到医院就诊,查颈动脉彩超提示左侧颈动脉分叉处后方实性肿物,考虑颈动脉体瘤。
刘女士经了解颈动脉体瘤逐渐增大可能会出现头晕、耳鸣、视力模糊、声音嘶哑、呛咳、呼吸困难等症状。
手术难度大,目前仅北京、上海等全国性的大型血管外科中心开展颈动脉体瘤切除手术。
刘女士经多方打听查询,了解到罗湖医院血管外科走在深圳血管外科前列,慕名而来。
充分评估,做好各种预案
入院后,完善颈动脉彩超、颈动脉CTA等相关检查,考虑左颈动脉体瘤诊断基本明确,需术后病理进一步明确诊断及判断良恶性。
考虑到由于瘤体血供丰富,病变部位特殊,手术风险大、术中可能出现大出血。黄智勇主任及其团队经过充分评估后,考虑患者肿瘤并非巨大肿瘤,术中尽量予以完整剥离肿物,尽量保存颈动脉完整,避免行颈动脉重建。
同时,做好行颈动脉人工血管重建、颈内动脉术中支架腔内隔绝、颈动脉修补等多个预案,备好充足用血,以防术中大出血,保证患者安全。
术前做好Matas训练。Matas训练是指行颅内侧支循环建立的训练,即用手指或特别的训练用具,每日压迫颈内动脉2次-3次,先从5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压迫时间,直到病人能够适应20分钟或半小时的持续性压迫,而不感到头昏、眼黑和半身无力的脑供血不足。
此试验多用于脑血管性病变,尤其是动脉瘤手术前,以防术中大出血夹闭颈内动脉后不致造成严重的缺血性病变。
手术顺利
在充分准备后,2019年6月19日上午,黄智勇主任带领其团队在手术室气管插管吸入复合麻醉下行做颈动脉体瘤切除术。
术中经仔细操作,患者左颈动脉体瘤被完整切除,颈动脉外膜完整无出血。
切除肿物行病理检查明确为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3天出院。
刘女士出院当天即乘坐当天的高铁前往北京出差,继续职场拼杀。
图1 术中仔细操作,并随时注意患者生命体征。
小科普-颈动脉体瘤
血管外科黄智勇主任介绍: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为副神经节瘤的一种,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部位的颈动脉体。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数生长缓慢,表现出良性肿瘤的特征,5%~10%属于恶性。颈动脉体瘤有时也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部分表现,可合并肾上腺肿瘤等其他肿瘤。
病因: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慢性缺氧有关,在高原地区人群发病率较高。长期慢性低氧刺激,使颈动脉体代偿性增生,最终形成颈动脉体瘤。有家族史者多为双侧发病。
临床表现:本病主要表现为颈部下颌角下方无痛性肿块,多数生长缓慢,发生恶变或瘤体内变性者,短期可迅速增大。
可出现局部压迫症状,如压迫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出现头晕、耳鸣、视力模糊甚至晕厥等脑缺血症状,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呛咳,压迫舌下神经出现伸舌偏斜,压迫交感神经出现Horner综合征,压迫气管出现呼吸困难等。
少数患者合并颈动脉窦综合征,因体位改变,肿瘤压迫颈动脉窦引起心跳减慢、血压下降、晕厥等症状。有的肿瘤可向咽部生长,检查时咽侧壁饱满、膨隆。因颈动脉体瘤附着于动脉鞘,故可向侧方移动,但垂直方向活动受限。
部分肿块可扪及搏动和闻及血管杂音。颈动脉体瘤的最典型体征是Fontaine征:下颌角下的颈部肿块附着于颈总动脉分叉部位,肿块可水平方向移动少许,但不沿颈动脉方向移动。
检查:
1.超声检查
可见颈动脉分叉水平回声不均的圆形实性肿物,边界清,颈内外动脉夹角增宽,肿物内血流丰富。
2.选择性颈动脉造影
为诊断的金标准,典型表现为颈内、颈外动脉起始部杯样增宽,颈内、颈外动脉间密度增高的软组织影,呈多血管病变;滋养血管来自颈外动脉分支;颈动脉分叉处狭窄等。
3.CT/CTA、MRI/MRA
除作为补充检查手段协助诊断外,还可显示肿块范围、部位以及与血管间的关系,为手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诊断:颈动脉体瘤术前较难与其他良性肿瘤相鉴别,常依据辅助检查及术中发现,术后病理诊断。
颈部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伴或不伴压迫症状,部分可闻及杂音或触及震颤,结合Fontaine征及超声、CT提示颈动脉分叉处密度增高阴影,动脉造影见颈总动脉向浅侧移位,颈内和颈外动脉分开,肿瘤血管丰富且与颈内或颈外动脉交通,多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由于瘤体血供丰富,病变部位特殊,手术风险大、出血多。术前颈动脉压迫训练有助于颅内侧支循环的建立。手术方式有肿瘤剥离术、肿瘤切除并血管重建术及肿瘤切除并血管结扎术。
罗湖医院血管外科成立于2015年10月,目前是罗湖区重点学科,学科发展迅速,开展以外周血管疾病为主的治疗,在院内血栓防治、静脉曲张微创治疗及动脉硬化闭塞等方面有丰富经验。
来源:心胸血管外科
编辑整理:罗医宣
本文是黄智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