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术后切口疼痛及出血的认识及处理
一、切口疼痛的认识
很多肛肠疾病患者,在术后快一周时找医生诉苦,手术前几天还好,伤口没什么感觉,现在快一周了伤口反而越来越疼了,这是怎么回事?针对这个疑问,在术后病友中是个备受关注的一个常见问题。今天给您仔细道来其中的缘由。
1、从肛门部的神经解剖特点上看,齿线上方的区域由植物神经支配,对疼痛不敏感,而齿线下方的肛周组织是由脊神经支配,对疼痛是极其敏感的。

肛肠疾病手术区域多集中在齿线下方(对疼痛敏感的区域),因此术后疼痛感觉会比较敏锐。
2、因肛门部切口为粪便通道,缝合后易积蓄细菌及粪便,造成切口感染,故手术创面多为开放性的,神经末梢都是裸露的,所以对外界的任何刺激都是很敏感的。
3、手术近期由于长效麻醉药的后续作用以及手术对创面局部神经损伤,创面对疼痛不是那么敏锐,随着创面的修复、神经的恢复“苏醒”,创面渐渐对外界的刺激越来越敏感,疼痛程度在慢慢“爬坡”,在术后一周左右到达一个疼痛的“高峰期”(因人而异,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典型),一周后疼痛开始渐渐“哀减”,进入“下坡阶段”。

二、切口疼痛的处理
1、规律定时排便,充分合理利用人体的正常排便反射(直立反射、胃结肠反射),每天1-2次大便,粪便呈质地均匀的“香蕉状”大便,如下图Type4。

2、每日适量活动,不宜剧烈运动,长距离行走,久坐、久蹲,过量的活动极易加剧肛门部的水肿、疼痛甚至导致继发性出血,要特别小心。不少病友们不当回事,不注意休养,去逛街长距离行走,往往第二天就出现肛门处坠胀、水肿等情况。但不能一直卧床不动,特别是老年人,极易导致血栓形成。凡事讲究一个度。
术后出血的认识
很多患者经常和医生反应术后为什么排便时会有出血,或者纱布经常会有血。有时候血慢慢变少了,而一周后突然又变多了,这是为什么呢?针对这个问题,很多患者表示比较担心,担心术后切口会出现问题才导致出血,今天给您解除这个顾虑。
1、内痔经注射、结扎、手术切除后一段时间内有可能出现便血,或便血比治疗前还偏多,这是由于手术后留有创面,排便时磨破创口出血,待创口愈合就不会出血了。
2、7天后当套扎的内痔核坏死脱落时出现较大的新鲜创面,出血可能会较平时多,这是创面愈合过程的一个正常经历的阶段,此期有的还会发生大出血,这时需紧急止血处理。

二、术后出血的处理
针对不同时期及不同原因导致的出血,处理方法完全不一样,重点在于辨别出血的类型,对号入座,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
1、手术后当日或次日持续流出鲜血
出血浸透伤口包扎的敷料,甚至内裤。多出现在术后当天或次日,主要原因是伤口没有压迫紧,或创口有活动性出血点。此时仍处于住院期间,处理大多能比较及时,不用太担心,最好办法就是告知医生。医生处理办法多为更换纱布、用力按压或者进行止血处理。
2、便后少量滴血或便后手纸染血
多贯穿于切口愈合的整个过程,约术后15天左右,这是由于手术后留有创面,排便时磨破创口出血,待创口愈合就不会出出血,属于正常现象。处理方法:①不需要特别处理②大便干结可适量服用通便药物,或增加蔬菜及水果摄入,减少蹲厕时间③及时清理换药,降低感染几率。

3、持续大量暗红色血块!!!(应特别注意)
持续或断断续续便出血块或血块夹鲜血,便意感强,便血后头晕眼睛发黑,甚至摔倒。多出现在术后7~14天,痔疮多见,主要原因是痔核脱落,创面有活动性出血点,持续渗血,淤积肠道。


处理方法:
1、尽快联系治疗医生;
2、离手术医院较远患者尽快去周边的大医院处理;
3、近者患者尽快回病房处理,或呼叫120尽快返回医院。
预防出血小结
1、清淡饮食,
2、避免久坐及剧烈运动,
3、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蹲厕时间,
4、术后4周禁乘飞机出行。
本文是欧阳龙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