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血钾的治疗(怎样补钾?)

1. 补钾量
根据血钾水平,大致估计补钾量如下:
① 轻度缺钾:补充氯化钾 100 mmol(相当于氯化钾 7.5 g);
② 中度缺钾:补充氯化钾 300 mmol(相当于氯化钾 22.5 g);
③ 重度缺钾:补充氯化钾 500 mmol(相当于氯化钾 37.5 g);
可分 3~4 天补完,但一般每日补氯化钾以不超过 200 mmol(15 g 氯化钾)为宜。
此外,针对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需注意在上述基础上添加每日生理需要量,约 6 g 氯化钾/日。
2. 补钾种类
A. 食物补钾:多食用含钾高的食物。肉、青菜、水果、豆类含钾较高,100 g 约含钾 0.2~0.4 g,而米、面约含钾 0.09~0.14 g,蛋约含钾 0.06~0.09 g。
B. 药物补钾:
① 氯化钾:含钾 13~14 mmol/g,最常用;
② 枸橼酸钾:含钾约 9 mmol/g;
③ 醋酸钾:含钾约 10 mmol/g,枸橼酸钾和醋酸钾适用于伴高氯血症者(如肾小管性酸中毒)的治疗;
④ 谷氨酸钾:含钾约 4.5 mmol/g,适用于肝衰竭伴低钾血症者;
⑤ L-门冬氨酸钾镁溶液:含钾 3.0 mmol/10 mL,镁 3.5 mmol/10 mL,门冬氨酸和镁有助于钾进入细胞内;
⑥ 磷酸钾口服液,含钾 14.25 mmol/75 mL,治疗磷缺乏伴低钾患者(Fanconi 综合征)。

3. 补钾方式
A. 口服补钾
因为钾在消化道中 90% 可被吸收,所以口服补钾是最直接、最安全且简单易行的补钾方式。
轻度低钾通常推荐口服补钾;中度低钾可采用口服联合静脉补钾。
为减少胃肠道刺激及维持血药浓度平稳,可选择氯化钾缓释片;如果需要使用 10% 氯化钾注射液可配以牛奶、果汁,温水稀释后口服。
B. 静脉补钾
中重度低钾应给予静脉补钾:
① 速度:一般静脉补钾的速度以每小时 20~40 mmol 为宜。常规不能超过 50~60 mmol/h。
② 浓度:15 mL 10% 氯化钾注射液(15% 10 mL)+ GS/NS 500 mL 静脉滴注,浓度不超过 0.3%;当病情严重,又需限制补液,可提高浓度达 60 mmol/L,此时需选择应用微量泵由中心静脉输注。
先用 NS,因为葡萄糖溶液可刺激胰岛素释放,急性加重低血钾;如血钾已基本正常,则用 GS,这可有助于预防高钾血症。
当血钾补至 3.0 mmol/L 以上时,速度要减慢,至血钾升到正常水平后,停止静脉补钾,继以口服补钾 3 d。
静脉补钾时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心电监护,每 2~4 小时复查血钾。
C. 超声雾化吸入补钾
由于肺血流量和毛细血管丰富,为药物的快速吸收提供了良好的生理条件。
超声雾化吸入氯化钾可能为那些口服及静脉补钾受限制(如婴幼儿、心力衰竭、肺水肿、过度肥胖等)的患者提供新的补钾途径,临床上,可用生理盐水 20 mL + 10% 氯化钾 20 mL 雾化吸入。
D. 保留灌肠补钾
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有分泌和重吸收钾的功能,保留灌肠补钾可避免胃肠道刺激反应,且不受浓度和速度的限制。
方法可将 20 mL 15% 氯化钾加入 30 mL 0.9% 盐水中,加热至 37 ℃,保留灌肠,2 h 后排便,每日 2 次,通常连用 3~7 d。

4. 注意事项
① 血钾进入细胞内比较缓慢,过快、过量补钾,可使细胞外钾浓度突然增高,发生医源性高钾血症,引起心肌传导阻滞或停搏。
有时需补钾 4~6 天后细胞内外的钾才能达到平衡,严重病例耗时更长。因此,治疗需要耐性,不可太着急或中途停止。
② 补钾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强调个体化治疗。
③ 见尿补钾:每日尿量在 700 mL 以上或每小时 30 mL 以上补钾较为安全。
④ 补钾同时,应注意血 pH 值、二氧化碳含量、血清镁、血清钙含量等监测,纠正其他酸碱及电解质紊乱。
对于难治性低钾血症,补钾同时需注意补镁。补钾后可加重原有的低钙血症而出现手足搐搦,应及时补给钙剂。
本文是孙普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