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如何识别危险胸痛的?
每次门诊病人很多,少则两三百,多则三四百。按照半天4个小时计算(8-12点),留给医生看病的时间着实很少,平均每个病人只有1-2分钟。如何快速有效识别高危胸痛患者,尤其重要!这同样也是病人最担心的问题。
首先,专业素养很重要。医生看病既是一种熟练活,也是一项细心活。充足的理论是必须,是警觉的天线,也是一个一个知识点的累积。只有做到心中先有数,遇到的时候才能及时识别。
例如,患者,中年男性,心前区压迫样闷痛,伴有大汗。这样的病人,极有可能是冠心病,必须马上检查心电图、心肌标志物,排除心梗。又例如,患者,长期高血压,门诊测量血压180/100mmHg,后背撕裂样疼痛,必须怀疑主动脉夹层,这也是一种致命的疾病,需要紧急行胸部大血管CT检查,排除夹层!
其次,门诊医生还要细心和富有观察力。在有限的诊察时间里,必须直奔主题,抓住问题的要害。病人的一般状况通常几秒钟就能看清,年龄,性别,是走过来还是坐轮椅来,一个人还是有家人陪同,有没有痛苦面容,是否焦虑,这些信息都承载了最初的判断依据。
问诊,通常从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开始。是心慌心悸,是胸闷胸痛,还是喘气不够用。不同的问题背后,医生看到的则是对应的疾病。心慌心悸(心律失常),胸闷胸痛(冠心病),腿肿喘气不够用(心衰)。
询问病史通常简短扼要。什么情况下疼痛,与活动、呼吸、咳嗽、进食有无关系;持续时间?几秒钟,几分钟,还是几个小时;能否自行缓解;疼痛时有无晕倒、眼黑、出汗、无力。如何能缓解?休息下来、深吸气、透透气、还是揉一揉;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抽烟。
此时2分钟过去了,病情是严重还是较轻,心中基本有数。如果病人带来了以往的检查报告最好,诊断依据会足。最后,一些快速的检查手段是确诊的客观依据(再充分的推理,也需要证据)。心电图、胸片、肌钙蛋白、脑利钠肽、D二聚体、双侧肢体血压,以及心脏听诊,都能提供快速、有价值的信息。
紧接着就是按照病情轻重,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危险的病人需要陪同送往抢救室,暂时没有危险但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收住院,很轻或者问题很小的,就回家观察。
大多数门诊病人其实不严重。尤其年轻女性的心脏问题,除非有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室上速、心肌炎,很少真正有冠心病。因而,年轻女性的胸痛多数是神经心理性,而非真正的心绞痛或者心肌缺血。
心内科门诊危险胸痛主要有三种,1.心绞痛心梗,2.主动脉夹层,3.肺动脉栓塞。每一种都可能引起猝死,是门诊医生最应该排查的问题。
本文是蒋志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