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闫东梅
闫东梅 副主任医师
兴城市妇女儿童医院 儿科

宝宝功能性便秘的预防和治疗

253人已读

经常听到家长说宝宝便不出来,吃点什么药让宝宝拉出来?家长请冷静,首先要找到宝宝便秘的原因,是先天性疾病,还是饮食失衡等造成的,才能对症治疗,下一次才不能让您心急火燎,宝宝哭闹不安。 一、首先了解一下正常的排便模式: 1.足月新生儿:90%正常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期出胎便,早产儿排便可能延迟。 2.生后第一周:平均每日排便4次,但因是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喂养而不同,母乳喂养,在出生后最初几日排便次数可少至1次/日,随后排便频率随母乳产量增加而增如。 3.生后最初3个月:排便频率受喂养方式和配方奶的类型的影响。 母乳喂养婴儿平均排便3次/日,一些正常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可能每次吸奶后都会排便,或可能长达7日都不排便。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平均每日排便2次,但根据配方奶类型而变化。 4.到2岁:平均排便次数已降至略低于2次/日。生后第一年,婴儿期从母乳喂养过度至奶粉或添加固体辅食后,大便变得坚硬,导致急性便秘。

0ff41bd5ad6eddc47935246f33dbb6fd53663357.jpg

二.便秘的原因器质性疾病导致便秘占5%,功能性便秘:90%~95%。 儿童便秘的病因肠道因素: 1.如先天性巨结肠、肛门直肠畸形、肠道神经源性发育不良、尿崩症、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嵌顿疝、各种原因肠梗阻、肠套叠、肛周病变肛裂或肛门刺激。 乙状结肠过长主要症状是慢性便秘及间歇性腹痛,多发生在较大儿童。 代谢/内分泌因素、甲状腺功能减退、低钾血症、高钙血症、铅中毒、维生素D中毒等。 2.药物性:补钙、补铁及补锌药物抗、癫痫药物抗抑郁药物。 3.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食欲不振、囊性纤维病儿童功能性便秘原因及高发时期。 4.反复克制排便---憋便行为。 5. 食物改变如母乳喂养转为配方奶转奶及添加辅食引入固体食物。 6.纤维素或液体摄入量过少。 7.牛奶蛋白过敏. 8.心理因素:过度的压力,中考高考压力大,运动少。 9.感染、更换居住地、旅行、开始上托儿所、上学、害怕恐惧、家庭的重大变化等。 10.排便不适未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缺乏规律的排便习惯就难以形成排便条件反射,这种情况下亦容易诱发便秘。排便的姿势不正确或者经常服用泻药或者是进行灌肠的操作,可能会使肠道系统形成依赖。 二、功能性便秘指不是由器质性因素引起的便秘。患儿的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或粪便坚硬,排出困难。如有肛裂,排便时剧烈疼痛,粪便可表面带血。严重时腹胀、腹痛、食欲减退,腹部可触及粪块。 根据罗马IV分类,年龄不同诊断标准有所差异。 1. 小于4岁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至少符合下列2项条件,并持续1个月。 ①每周排便2次或不到2次; ②能够自行排便后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 ③有粪便潴留史; ④排便疼痛或排便困难史; ⑤直肠内有巨大的粪块; ⑥排出的粪便粗大以至于堵塞厕所下水道。 2. 大于4岁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符合下列2项或以上,症状每周至少1次,持续1个月以上,但排除肠易激综合征。 ①每周排便2次或不到2次; ②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 ③有过粪便潴留被动姿势或过度忍受粪便潴留的病史; ④排便疼痛或排便困难史; ⑤直肠内有巨大的粪块; ⑥排出的粪便粗大以至于堵塞厕所下水道。 三.如何区分功能性便秘常常会和器质性便秘 ? (一)一般情况下,功能性便秘经过饮食护理和生活指导很快便会缓解,而如发生以下情况时,可能是器质性便秘,需要及时药物或手术治疗: 1.便秘自出生时或婴儿时期就已存在;2.每次大便都非常细。丝带样便; 3.体重增加缓慢或减轻,生长迟缓(身高百分位数降低); 4.伴有尿失禁或膀胱疾病; 5.肠外症状(如神经功能障碍); 6.巨结肠相关家族史。 7. 先天性异常或综合征(如唐氏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8.先天性巨结肠家族史。 如果出现胎粪排出困难,腹胀呕吐,大便带血,肛门异常,体重不长,注意排除先天性巨结肠、肛门狭窄、肠息肉、肛裂、牛奶蛋白过敏、肠梗阻、炎症性肠病、代谢遗传病等。 (二)相关检查 1.大便常规、隐血试验,检查是否存在出血。 2.直肠肛门测压:该检查是将测压管放置直肠了解宝宝肛周的压力情况,适合作为初步鉴别巨结肠的检查。 3.腹部X线平片、钡剂灌肠,除外解剖学畸形。腹部X线平片主要观察肠管分布、胀气以及是否有粪便潴留等情况。钡剂灌肠观察结肠的长度、形态、蠕动强度、肠腔是否扩展或狭窄、有无肿物、梗阻。 4.血液检查排除铅中毒、牛奶蛋白过敏、甲状腺功能减低等疾病。 5.脊柱MRI除外脊柱畸形(骶部凹陷、脊柱上毛发丛)检查腰骶椎发育和是否有脊髓栓系或脂肪沉积以排除神经源性便秘。 6.肛门直肠功能检查,结肠测压除外结肠神经肌肉疾病。包括结肠传输时间、X线动态排便造影、球囊逼出试验、直肠肛管向量测压、肛门括约肌肌电图、肛管直肠感觉检查。 四、易混淆的婴儿排便困难<9个月婴儿排便用全力和哭闹至少10分钟,能排出或未排出松软的粪便,无其它健康问题。第1个月就开始出现持续3 ~ 4周后可自行缓解,是一种功能紊乱。 五、报警症状: 1 )胎粪排除延迟(出生48小时后首次排出胎粪),生后第一个月开始便秘。 2)发热、呕吐、腹泻。 3)无肛裂但粪便带血、直肠出血。 4)严重腹部膨隆、腹胀。 5)生长迟缓。 六、功能性便秘治疗原则解除嵌顿,维持治疗,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数月或数年。器质性便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需要及时药物或手术治疗。 急性轻型便秘的预防和治疗首先强调基础治疗,应积极改善饮食结构,多补充水分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同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合理的运动,如厕训练,严重的再配以口服药物等可以达到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一)非药物治疗 1.首先宝宝出现排便次数改变,便秘或者排便费劲,家长首先要重视起来。 2..做好臀部护理,及时治疗肛裂和肛周脓肿,消除大宝宝的排便恐惧。 3.腹部按摩:以脐部为中心右手四指并拢后用手掌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脐周,每日1~2次,每次按摩10分钟左右。注意不能进食后马上按摩。 4. 多进行运动比如散步慢跑游泳,促进胃肠道蠕动。婴幼儿注意增加主动运动,通过游戏的方式逗引宝宝多做翻滚坐爬这些练习,对促进宝宝的大运动、认知及胃肠功能都非常有好处。 (二)饮食干预 1.提倡纯母乳喂养,延长一侧乳房的喂养时间,后段的母乳脂肪含量高,宝妈避免辛辣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2.增加水分,保证每天最低摄入量,单纯多喝水不能预防便秘。 3.适时合理添加辅食,饮食规律,饮食要多样化,食物不能过于精细,鼓励膳食营养均衡,多给孩子食用五谷杂粮和新鲜的水果蔬菜。尽量减少食用过多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可适当食用优质低蛋白食物。 忌:食物过于精细,营养过剩或食物搭配不当,没有及时添加辅食,忌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少吃蛋糕、巧克力、饼干、油炸食品和膨化类食品。少纤维的饮食结构是造成儿童便秘的主要原因。 宜:多吃粗粮谷物蔬菜水果:如燕麦、糙米、黑麦、红豆、燕麦、麦麸、荞麦、煮玉米等;韭菜、芹菜、马铃薯、大豆、茭白、豌豆、笋、青豆、绿豆、西蓝花、芦笋、白菜、茄子、甘蓝,南瓜、红薯、银耳、木耳等;火龙果,猕猴桃、草莓、瓜果类等;苹果、梨、西梅中的山梨醇的摄入有助于软化大便。核桃、松子仁、花生、芝麻等植物油含量高,可以润肠有助通便。增加膳食纤维注意要摄入一定量。 儿童膳食纤维量的安全摄入量:<2岁的宝宝约5 g/d,>2岁为年龄+(5~10)g/d。25-35g膳食纤维相当于6kg蔬菜及3.5kg香蕉,正常摄入难以达到标准,若宝宝进食纤维食物困难可选用。(小麦纤维素,副作用可以起腹胀),建议补充水溶性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如复合水溶性纤维。 纤维素的摄入和水分摄入推荐量见图表

-3e6b610e81904400.jpg

4.吃香蕉要注意,未熟透的香蕉内含有较多的鞣酸,会抑制胃肠液分泌并抑制其蠕动,如果宝宝在便秘期间食用过多、香蕉,反而会加重便秘的病情。而熟透的香蕉里含有果胶的,同时,香蕉里高含糖量也促进胃肠液分泌,使便便因增加水分变软后排出。所以要吃熟透的香蕉才有效果。 5.胡萝卜切片奶锅中煮水开4-5分钟。每天喝,对于改善便秘也有良好的效果。6.蜂蜜1岁以上宝宝才可以食用。(三)药物治疗小儿便秘的药物治疗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维持治疗需数月,当儿童形成规律性排便后才考虑停药。 渗透性缓泻剂:形成肠内高渗状态,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蠕动。如乳果糖及聚乙二醇,在肠道内不被吸收,增加粪便含水量,达到软化大便的作用,可作为儿童便秘的首选药物。 容积性缓泻剂:代表纤维素,机制滞留粪便中的水分,通过不可溶性纤维素与水结合能力,增加粪便含水量和体积,软化大便。 1、聚乙二醇作用机理:大分子物貭,不被吸收,直接产生滲透作用;具有水結合能力,转运水入结肠。 常用种类:聚乙二醇3350(含电解质) 聚乙二醇4000 :适用于2岁以上维持用量0.3-0.8g/kg.d; 通便用量1-1.5g/kg.d, 可连用3-5天(最多6天)。 2.乳果糖适用于所有年龄的功能性便秘常用剂量: 10g/15ml, 1- 3ml/kg .每天1-2次。 1-5岁:5ml, bid;6-10岁:10ml, bid;11-18岁,15ml, bid。副作用偶有腹胀腹痛,大剂量引起腹泻。 维持药物治疗的时间: 评估时间: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应在治疗开始后1至2周内进行,停止治疗2个月后再对症状进行评估,以预防或检测复发。 维持治疗时间:至少持续2个月,再评估是否继续用药。规律排便后再增加纤维摄入量,粪便嵌塞时增加纤维摄入量会加重嵌塞症状。 治疗目标:为每1~2日排出一次粗细正常的软便,并且无大便失禁。减少或停用轻泻药时机:患儿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并稳定至少3~6个月时。轻泻药应逐渐减少,不能突然停用,以防止复发。约有50%患儿可以在治疗开始后6至12个月内停止使用药物,少数患儿需要服药数月及数年。 (四)、肠道微环境的改善是便秘治疗的新策略。益生菌可缩短粪便肠道运输时间,增强肠道的运动频率,使排便次数和粪便黏稠度明显改善,并且可以缓解排便疼痛和困难症状,降低功能性便秘的复发率。推荐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A)、双歧杆菌如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片(C),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C)、酪酸梭酸二联活菌散(C)、布拉氏酵母菌(C)、地衣芽孢杆菌(C)。 (五)、其它中草药:四磨汤,神曲消食口服液等。 (六)、急性期治疗去除阻塞。如宝宝三五天甚至一周都未排便的情下可以临时给予措施帮助排便减少肛裂。 1.开塞露属于高渗性泻药,不被肠壁吸收,在肠道内呈高渗状态,自肠道吸收水分,软化粪块。可润滑肠壁,软化大便,去除直肠、结肠内积聚的粪便,对急性便秘效果好,但不能长期使用。 2.肥皂条:家用肥皂泡软以后剪成婴儿小指粗细,长约2-3cm,插入宝宝肛门0.5-1cm,堵1-2分钟,待到宝宝使劲时慢慢拔出。 3.以用准备棉签和一些香油,用棉签沾一些香油,然后对准宝宝的肛门慢慢插入,这样能够刺激宝宝肛门,一段时间后宝宝就能排便。生理盐水灌肠、开塞露、肥皂头等肛门塞剂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只能用于临时解决排便问题,不宜长期、频繁使用。 (七)、如厕训练宝宝如厕准备就绪的年龄22-30月不等。规律如厕的有效方法是让孩子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由于存在胃结肠反射,餐后结肠活动性增加,因此餐后30~60 min,每次5~10 min排便训练较适宜,避免排便时久蹲、久坐而导致盆底肌疲劳,还要注意排便的姿势,必须使用儿童马桶或者使儿童坐在马桶上时足部能够着地。儿童如厕时不可分散注意力,如看书、看动画片。如果宝宝实在没有便意,不要过于勉强,以免形成一种压迫心理,更不利于孩子的正常排便。 反复实践,鼓励为主。 (八)心理指导心理、行为治疗。 1.家长要克服急躁情绪,不要过度关注和紧张焦虑以免产生心理暗示,不要对宝宝责罚埋怨、使宝宝更加紧张或恐惧,也不能急于求成。 2.消除宝宝对排便的恐惧感等,进行心理疏导、抚慰以消除恐惧心理、使其认识到排便是人类一种正常的代谢活动,通过学习和科学管理排便完全可以自己控制。 3.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宝宝牙齿不好会影响进食,孩子挑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结果会影响排便。 4.注意睡眠:良好、充足的夜间睡眠,利于宝宝保持良好的胃肠功能,利于营养的消化吸收,也利于大便的规律性。我国传统医学也认为大肠经运行时间早上五点至七点,此时大肠蠕动,排便最好,有益健康。 5.饮食、排便笔记;记录每天的饮食结构及排便情况、大便性状。 (九)牛奶蛋白过敏与功能性便秘的关系,可应用部分水解配方营养粉,深度水解或氨基酸营养粉。 总之,小儿便秘治疗是一个综合调理的过程,对因对症相结合的治疗原则,要标本兼治;治疗方案因人而异。一般我们先从饮食及生活方式方面去改善便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便秘临床症状改善后还应坚持几个月的治疗和预防指导,以免病情反复。因此通常建议巩固治疗6~24个月。 欢迎家长与我联系反馈!祝宝宝健康成长!


闫东梅
闫东梅 副主任医师
兴城市妇女儿童医院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