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星佐 三甲
陈星佐 副主任医师
中日医院 骨科·创伤骨科

崴脚也有大学问

1438人已读

在下肢的三个重要关节中(髋、膝、踝),踝关节是单位面积上承受压力最大的关节,踝扭伤也是急诊室里最常见的损伤,占所有踝关节损伤85%。

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在美国每天平均有2.5万人发生踝扭伤,如果以中美人口比例来看,那么中国踝扭伤患者将是一个更为庞大的数字,尤其是对于体育爱好者,可能或多或少都会有“崴脚”的经历。

能在第一次踝扭伤时走进医生诊室的只是少数,大多数患者在急性损伤后因为缺乏相关知识,轻率的选择了“抹红花油、热水泡脚、坚持走路”等。甚至当有亲友建议其去医院检查时,有的患者还会表现出相当的“自信”与固执,觉得“小问题、我还能走、我经常如此”从而选择拒绝就诊。

对于轻度的踝扭伤,这可能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对于一些严重的患者来说,可能因为这种“无知和固执”,让自己的踝关节从此“跌入深渊”,告别了运动生涯,甚至是一步一步把自己送上“踝关节融合和人工踝关节置换”的手术台。

这绝不是医生的“耸人听闻”,有相关报道指出,在需做“踝关节融合和人工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反复的踝关节扭伤治疗不当所导致。

那么,为什么一次看似简单的“崴脚”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呢?由于踝扭伤所致的踝关节韧带损伤,后续所发生的踝关节不稳定即反复扭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机制还是相当模糊的一个概念。

我们不妨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踝关节的解剖知识。

踝关节,主要由3块骨头组成:胫骨(下肢的主要负重骨)、腓骨(下肢的次要负重骨及韧带、肌肉的附着区)、距骨(足的第二大骨)。

QQ截图20210410153455.png

从上面这张踝关节正位X光片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可以将人的踝关节想象成一个正在骑马的人,胫骨和腓骨就像是人的两条腿一样,骑跨在有着“马鞍”一样关节面的距骨上。

X光片上,我们只能看到踝关节的骨性的结构,在踝关节的周围,还有很多的韧带、肌肉以及肌腱,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医生会要求我们做核磁共振的检查来看看“筋”的情况。

其中,韧带对于踝关节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踝关节来说,有4个最重要的韧带,分别是:位于踝关节内侧的三角韧带,位于踝关节外侧的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

QQ截图20210410153515.png

因为踝关节扭伤大多数为内翻位的扭伤,且位于踝关节内侧的三角韧带非常粗大,比外踝的韧带更加坚强,其自我愈合能力也是极强,所以在踝关节的扭伤中,最常见发生损伤的是位于踝外侧的距腓前韧带,随着暴力的增大,跟腓韧带将会是第二根损伤的韧带。

这种损伤最典型的发病过程是在运动过程中碰到不平路面或不慎踩到别人脚上时,踝关节受到内翻或者内旋的暴力所导致。受伤的踝关节会迅速出现疼痛并伴有肿胀,部分患者甚至能在扭伤时听到“喀”的声响。

其实当我们真正发生扭脚的时候,病情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发生踝关节周围的骨折,这些情况往往是被大众更为关注的,感觉骨折一定是大事,多数病人也并不将这种情况归结为扭脚;第二大类则多为软组织损伤,比如距腓前韧带损伤,这一部分病情往往容易被患者所忽略,也是大众所真正认为的扭脚。

被忽略的原因,其一,很多病人拍了片子发现没有骨折就认为自己没什么问题,养两天就好了;其二,虽然韧带出现了损伤,由于骨质结构的完整并且依赖于周围其他肌肉和韧带的代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后很多病人还是可以勉强行走的。因此,踝关节扭伤常常被很多人所忽视。

踝关节韧带损伤之后,虽然相当一部分患者在经历初步的恢复后还可以行走,但会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但恰恰“稳定”,对于踝关节来说太重要了。

我常和患者在门诊举的一个例子就是:

5万元的汽车和50万的汽车在驾驶感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稳定性,绝对是非常重要的一条。

高质量的汽车在驾驶过程中会让人感觉“更平稳,操控感更好、驾驶寿命也更长”,而低质量的汽车在这一点上则有着显著的差别。

我们的踝关节也是如此。

健康的踝关节,在运动时更像是一辆高级汽车,在奔跑、跳跃、急转急停时非常稳定,而对于不稳定的踝关节来说,在做上述动作时,常常会因为不稳定而出现踝关节的无力、肿胀、不适、错动感,甚至是习惯性踝关节扭伤。

很多病友们可能觉得,我也扭过脚啊,似乎休息一段时间就好了,也没有残留什么远期的影响。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由于踝关节外侧韧带具有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90%的踝关节扭伤患者通过规范的保守治疗后韧带可以完成自我修复,远期不会残留太多的后遗症,所以多数的病友们扭脚后也不需要过于担心。这也是为什么在急性扭伤3月内,我们通常会建议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给韧带一个自我修复的机会。

不过,另外10%的患者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如果韧带组织没有完成自我修复,踝关节将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这会让足踝部产生三种症状。第一,由于足踝部为增加稳定性而产生肌肉代偿,这会导致足踝部的肌腱发生肌腱炎,出现足踝部的疼痛;第二,肌肉的代偿作用增加其负担,使得足踝部时常有疲乏感,这种疲乏感在一次运动或走长路后往往会加重;第三,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习惯性扭脚”,由于韧带失效无法提供关节的稳定性,导致关节经常发生扭伤。

所以,当我们扭伤的踝关节经常出现疼痛、运动后的酸软无力、疲乏以及发生“习惯性扭脚”时,那么通常提示我们的踝关节出现了由于韧带失效导致不稳定的情况。

不仅如此,踝关节长期的不稳定,又可以直接导致踝关节的软骨损伤。

我们之前说过,组成踝关节的胫骨和腓骨就像人的两条腿一样,骑跨在距骨上,当处在踝关节外侧的距腓前韧带出现损伤时,就好比骑在距骨外侧的一条“腿”从“马镫”上脱出,从而导致胫骨和腓骨在距骨关节面上受力不稳,由两侧均匀受力而变成一侧的加倍受力。

短期来看,这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因为在距骨表面有一层光滑的软骨,可以暂时缓冲这种压力,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距骨软骨就会出现龟裂、剥脱、磨损。在一些长期踝关节不稳定的患者中,距骨软骨表面常常会出现下面的软骨磨损,引起踝关节的疼痛。

QQ截图20210410153529.png

对于已经存在踝关节不稳定表现的病友们,我们一般首先会建议进行一些康复方面的保守治疗,包括关节活动度的练习、足踝部肌肉力量的练习来提高踝关节的灵活度和稳定性,也可以通过一些理疗的手段,如超短波、微波等减轻组织水肿,减轻肌腱等组织的慢性炎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

如果通过规范的康复治疗仍不能够缓解症状,那么就可能需要接受韧带、软骨修复等微创手术,以恢复关节的稳定。若任由这种损伤继续加重,那么通过长时间的磨损后,后续将可能会发生成为严重的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此时就只能接受踝关节融合或人工踝关节置换手术了。

相信这绝对是很多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最不愿意接受的结果。在普通人眼中“崴脚”这件“小事”,却是运动医学领域中的一门“大学问”,希望每个运动者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也能了解更多运动健康知识,在遇到运动损伤时,能做出最科学的选择。

小贴士:

作为一名运动医学专业医生,给一些爱好运动爱好者以下建议:

  • 运动开始前应该做好充分热身;

  • 运动量要适可而止,避免疲劳性损伤;

  • 运动时要尽量选择地面比较平坦的场地;

  • 从高处下落时,要注意把脚掌落地的姿势放平,避免仅作脚尖着地;

  • 运动时可以选择穿高帮鞋;

  • 在扭伤早期,患者应该冰敷,而非热敷。目前仍然通用的踝关节急性扭伤后的治疗原则为RICE原则,即休息、制动、冰敷及抬高。

如果出现下面情况需要到医院就诊:

  • 急性扭伤后肿胀明显,皮肤大量淤青,伴有压痛和活动受限;

  • 距离急性扭伤后已经有3月时间,但走路多了会有疼痛、肿胀、打软腿;

  • 曾经有踝关节扭伤的病史,近期频繁出现扭伤或感觉踝关节不稳定;

  • 对踝关节扭伤,病情严重者,应到医院拍X片检查以排除骨折和脱位,明显移位的骨折或者脱位可能需要复位或手术治疗;

  • 对于有韧带损伤或撕裂影响关节稳定者,需手术修补,以免引起反复扭伤,损伤关节软骨。


陈星佐
陈星佐 副主任医师
中日医院 骨科·创伤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