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及术后相关注意事项
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手术难度大,耗时长,围手术期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要医生、护理及家属努力配合才能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该术式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情况和自我管理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患者必须有接受长期随访的依从性,能够充分理解新膀胱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能够术后积极配合训练排尿,能够接受可能出现的夜间尿失禁,一旦发生尿液潴留能够自行导尿,发生电解质紊乱等代谢并发症能够及时就诊等。
现将一些注意事项总结如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术后新膀胱应定时冲洗,避免肠粘液堵塞尿管
新膀胱是用回肠构建的,肠壁粘膜每天会分泌大量肠粘液聚集在新膀胱内。如果不及时将粘液冲洗出来,很可能会堵塞新膀胱的各种引流管路,导致尿液无法排出,严重者可能造成新膀胱破裂,漏尿,影响术后顺利康复。所以在术后拔除导尿管之前都要进行常规的膀胱冲洗。而且,要求至少有一名患者家属能够熟练掌握这一技术,以便在患者出院之后能够继续坚持进行。
冲洗方法:
1、戴一次性手套,应用50ml注射器抽取40-60ml生理盐水,通过三腔尿管向新膀胱内快速注射,每日2-4次(每6-12小时/次),每次 100-120ml。如果尿量较少或者可疑有粘液栓时,可增加冲洗频率。
2、冲洗时,膀胱内积存的粘液可以通过三腔尿管另一通道自然流出;也可以用注射器从导尿管内抽出,重复数次,直到再也冲不出粘液。
二、术后拔除导尿管及单J管(膀胱造瘘)的时间及初始膀胱容量
一般情况下,术后3周左右新膀胱已经完全愈合,可以来院复诊,将引出体外的单J管拔除,单J管的造瘘口会在几天后自行愈合,一般不需要缝合。拔除单J管后2-7天,可再来院膀胱镜室复诊,做膀胱造影检查,如果显示新膀胱愈合良好,导尿管就可以拔除了。
这时的新膀胱容量大概仅有120ml 左右,随着时间延长,容量会慢慢变大,一般到6-12个月时稳定在400-500ml,与正常膀胱容量大小相当。这个过程训练好的患者一般3-6个月能够达到,慢一点的患者可能需要6-12个月。永远记住,与新膀胱磨合和相互适应是一个耗时的系统工程,一定要有耐心。
三、拔除尿管后靠增加腹压排尿
新膀胱就是一个低压储尿囊,没有逼尿肌,不能自己收缩,无法通过收缩将尿液排空。并且患者对于新膀胱是没有意识控制的,需要重新学习排尿。排尿的时候需要放松外括约肌,同时收缩腹部肌肉加大腹压(类似于便秘时鼓肚子帮助排便的动作)来压迫新膀胱排出尿液。这两个动作需要协调才能把尿排出来,绝大多数患者很快就能学会做到。
对于站立排尿有困难的患者,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尝试蹲着或座在马桶上,身体前倾,双手轻轻按压小腹部来排尿,尽量将尿液排空,防止尿液残留于新膀胱内,残余尿会导致肠道(新膀胱)重吸收尿液增加,引起代谢并发症。排空膀胱后也不容易引起肠粘液填塞膀胱导致排不出尿液的情况。一般训练1-2个月后可尝试恢复站立排尿。
四、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
刚拔除尿管时新膀胱容量仅有120ml左右,因此在术后1-2月内,白天和夜间(定闹钟)均需2个小时左右排尿一次,而不能等有肚子涨的感觉才能去排尿。因为肠子做的膀胱不会有明显的胀满感,除非是里面积聚了非常大量的尿液才可能会有,这样很容易导致新膀胱漏尿甚至破裂。随着术后时间延长,患者就可以逐渐延长排尿间隔,可以有意识的去控制排尿,逐渐增加半小时的排尿间隔,然后加以训练,一般术后3-6个月就可达到每3-4个小时排尿一次,6-12个月新膀胱容量就近似正常膀胱(400-600ml),这时一般夜里起来1-2次就够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逐渐延长排尿间隔,这样可以使新膀胱容量逐渐增大,使它内部的压力逐渐减小,而不要因为害怕新膀胱涨坏了不敢延长排尿时间。在这期间一定每日做排尿日记,每次排尿的量需要尽可能精确地记录(用带有刻度的量杯或量桶)。根据本人的生活习惯、饮水量及活动要求尽可能按排尿计划,定时排尿,逐渐建立接近生理状态的排尿习惯,让大脑皮层建立新的储尿排尿反射。
五、新膀胱的容量一般400-500ml最合适
新膀胱就像气球一样,吹的太大就没有收缩力,以后尿液就排不干净,长期下去新膀胱就没有了功能,会造成肾积水、肾功能不全等危害。假如新膀胱被憋到了1000ml容量,它就成了一个无力的储尿囊,顺应性变差,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患者自行导尿了,患者自己用尿管辅助新膀胱将尿液引流出去。所以新膀胱容量保持在400-500ml是最合适的,最多不要超过600ml。因此,需要定期测量新膀胱容量和新膀胱残余尿量(一般用B超测量即可)。
六、新膀胱内粘液的问题
多数患者随着时间的延长,新膀胱内的粘液会逐渐减少,不会造成大的影响。但少数粘液特别多的患者,容易在拔除尿管后堵塞膀胱,甚至导致新膀胱漏尿或破裂。对于这些患者,我们一般会建议出院后每天服用2-6g碳酸氢钠,可以起到碱化尿液,减少新膀胱内粘液形成的作用。对于粘液较多地患者,可以在蹲着排尿后站立休息1分钟,做深呼吸后再次蹲式排尿,有助于排净可能残留的粘液和尿液。注意!一旦2-3个小时以上未排尿,而小腹触摸有膨胀隆起,就要考虑粘液堵塞,在尝试排尿不出后就要果断到医院插尿管冲洗膀胱了。
七、术后尿失禁问题
刚拔除导尿管时很多患者会出现程度轻重不一的尿失禁,这段时间需要佩戴尿垫过渡。但是不要担心,因为大多数尿失禁是暂时性的,都可以通过术后的提肛锻炼恢复控尿功能。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绝大部分患者均可获得白天的控尿功能,但还是存在夜间漏尿的情况,这种情况也很常见,通常是新膀胱过度充盈,尿液溢出所致,尤其多见于开始训练的前几个月,建议睡前排空尿液,同时设置闹钟增加1-2次夜间排尿(具体定闹钟时间要根据新膀胱随时间成长的容量而定,需要自己摸索)
八、代谢紊乱和酸中毒问题
新膀胱患者术后有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风险,可能表现为疲劳、嗜睡、恶心、呕吐、食欲不佳和烧灼感等症状。如出现上述症状需要进行静脉血气分析,监测碱剩余,帮助了解酸中毒情况。部分患者需要一段时间服用碳酸氢钠治疗(2–6 克/天)进行纠正,维持碱剩余在0-2之间。新膀胱引起的盐丢失综合症如果程度较重时会引起低血容量,脱水和体重下降。因此要确保每天2000-3000ml饮水量,同时注意增加患者饮食中盐的摄取。建议经常监测体重。出现代谢紊乱,应适当缩短排尿间隔,以减少尿液内有害物质在新膀胱内被吸收的量。
九、如果不能排空新膀胱尿液,就要学会间断“自我导尿”
30-40%的女性新膀胱患者和10%左右的男性新膀胱患者不能获得一个很好的自主排尿功能。一些女性患者在最开始几个月是具备很好的自主排尿能力的,但这种能力可能会缓慢减退,甚至发展为完全无法排尿。就要学会间断“自我导尿”。
十、定期回医院复查
新膀胱术后的复查可以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指导,早期发现不良反应,是保证膀胱功能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关键。如果出现尿线细、排尿困难、下腹膨隆、腰痛、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术后还需定期进行如下相关检查:
1、泌尿系超声检查:监测残余尿量、有无肾积水;2、泌尿系增强CT(CTU):有无肾积水;监测术后肿瘤复发情况;3、血生化检查:了解肾功能及电解质水平,监测代谢紊乱和酸中毒问题;4、尿流率:客观评价新膀胱排尿功能的检查;5、尿道镜检查:吻合口有无狭窄,尿道有无肿瘤复发等。
一般情况下建议患者术后2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术后3-4年每半年一次,术后5年起每年复查一次。复查的时候还要告诉医生白天和晚上排尿情况,控尿情况,以及饮食和睡眠情况。
本文是宁豪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